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宋高宗诏令岳飞班师,北伐并不被看好?

时间:2023-04-22 09:56:1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文|小河对岸

宋高宗诏令岳飞班师,一直是历代许多人心中的憾事。然而,客观地来说,即便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飞北伐。而以南宋当时的各方面条件来说,北伐前景也很难被看好。而后人之所以将之引为憾事,其实更多地是站在民族情感因素上,认为宋高宗毁丧了北伐的最好机遇。

然而,纵观我国整个历史长河,可以发现我国近代以前的南方政权,其北伐次数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其中肯定有很多比岳飞北伐还要好的机遇。拿最为著名的桓温、刘裕北伐举例,桓温与刘裕的文韬武略可以说并不逊于岳飞,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人在实际上就等同于南朝皇帝,可以动员南朝整个资源,也没有"奸臣"能从中掣肘,而此时的北方,还是分裂的态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桓温与刘裕北伐却都是梦幻一场,有好的开头却没有好的收尾。南朝北伐真正获得成功的,其实仅有明初朱元璋那一次,其成功率之低不得不让人深思。而相反北方政权南下,攻取江南半壁却较为轻易。

陆游临终之际,曾写下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但令人啼笑不得是:大宋的王师不但没有收复中原,反而最终被蒙元吞灭,陆游的子孙遭遇了比陆游更为惨烈的亡国之痛。

那为何即便宋高宗支持岳飞,北伐仍旧不被看好呢?

首先,南方的地理较为分裂,并不利于整合,故在力量动员上往往就弱于北方。仅从疆域上来看,南宋的疆域并不比金国小多少。但是,我国南方多丘陵地带,各地多为山川阻断分割,不但交通不通畅,彼此的语言、习俗等差异也都很大。实际上,南宋能有效统治的区域并不大,其主要集中在长江一线的江南及湖广地区。

故而,南宋能动员、整合的力量实际上很小。而以南宋当时的条件,显然不可能去大规模动员、整合今天的两广、贵州、福建等地区的力量去北伐。而我国北方却有辽阔的大平原,其动员的功效显然非南方地区可比,实际上一旦某政权据有了这辽阔的大平原(中原),就基本了确立了统一全国的优势地位。

再则,南宋其实更需要休养生息。南宋统治的核心区域,主要位于江南及湖广地区,而这两个地方又都遭到战乱的破坏。金兵曾大举南下(搜山检海捉赵构),祸乱了大片江南地区,而湖广地区亦有钟相、杨幺起义。虽然,南宋击退了金兵,并平定了钟相、杨幺起义,但这些地区却满目疮痍,受损严重,急需休养生息。而如果朝廷此时再继续北伐,各方面的兵役赋税等繁重负担会逼得百姓不得不起义。

第三,南宋的军队缺乏战马,在战场处于被动。在冷兵器时期,战马是最为重要的战争资源,从成语"兵强马壮"中,即可体现出战马在战争中的地位。而先秦时期,各诸侯国通常都设有司马一职,即是负责军事的长官。司是掌管的意思,"司马"的本意,即是掌管马匹。南宋军队以步兵为主,并不是说步兵在与骑兵对阵时是如何如何地劣势。

而是在冷兵器时期,骑兵的机动灵活性更符合兵道,一则,骑兵对后勤的依赖性没有步兵那么高。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的骑兵南下都没有后勤,完全靠战场劫掠(辽人称之为打草谷),在特定的时候,甚至虏百姓为食。二则,骑兵的战场优势更在于能以逸待劳、避实击虚。步兵即便能在战场击退骑兵,但由于撵不上骑兵,也无法歼灭掉骑兵的有生力量。相反,骑兵却可以袭扰、切断步兵的后勤补给线,继而围歼掉步兵。

所以说,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是属于骑兵的时代。而从辽到女真再到蒙元,游牧渔猎民族的骑兵与大规模组织能力是越来越强。而南宋要想野战彻底消灭金国骑兵,至少得需要20万左右的骑兵,而南宋的军队中只有岳飞部有少量的骑兵。岳家军约有十万,最为精锐的背嵬军(骑兵)也只有八、九千人,而背嵬军的马匹还是取自于伪齐刘豫的骑兵(金国给刘豫配备的马匹)。

第四,从当时的战场形势上来看,宋军也并没有获得绝对优势。岳飞北伐虽已逼近了汴梁开封,但实际上已经孤军突入。其时,宋军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川陕线的吴璘部(吴玠已去世),东线的韩世忠部、中线的张俊部以及西线的岳飞部。除了岳飞部有所突破之外,其余三部兵力基本在僵持局面。一旦孤军突入,战线越长,就越为凶险。而北方多平原地区,本就利于骑兵作战,

即便岳家军能收复故都汴梁,但更多地也是政治意义。汴梁开封地处中原,无险可守,很容易遭到围困。在金灭北宋过程中,就有两次开封围城,在第一次金兵南下过程之中,宋徽宗为了逃命,让位于宋钦宗。其后,宋徽宗见金兵退去,又返回了开封,结果第二年就发生了靖康之变(史载:靖康元年正月己巳,(宋徽宗)诣亳州太清宫,行恭谢礼,遂幸镇江府。四月己亥,还京师。明年二月丁卯,金人胁帝北行)。

刘裕北伐也是如此,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天下震动。但就军事战略上而言,其实并无太大的意义,反而成为了自己的包袱,既拉长了自己的战线,又分散了自己的兵力。此前就有人劝赫连勃勃南取长安为基业,而赫连勃勃却说道:..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

历史上的南北对峙,多以淮河为界,并不是淮河难以逾越。而是一旦逾越了淮河,即便占领了对方领土,也很难固守住,且不便救援,很容易被对方吃掉。而无法消灭掉对方有生力量,却去占据难以固守之地,就会给对方削弱自己的机会。

第五,金国正处于上升期,也并非北伐的最佳时机。很多人都有误解,误认为岳飞北伐,已歼灭了金军的主力。实际上,并非如此,步兵对阵骑兵,即便取得胜利,也很难消灭掉对方主力。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并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具有转折意义。这从宋金议和之后,金国在军事上仍拥有主动,并能大规模南侵就能得到印证。

岳飞北伐之际,金国开国并不久,很多将领都是其太祖太宗时期的人物。而我国历史上的政权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太祖太宗时期,往往就是这个民族、国家最为清明、最有战斗力的时候。而在别人正处于上升期,最具战斗力的时候,去消灭他的成本是最为巨大的。唐高宗灭高句丽就是如此,并不是李治比李世民英明,而是李治的机遇比李世民要好,高句丽内乱了。明初朱元璋讨伐蒙元也是如此,此时元朝的政治早已糜烂透顶,早已丧失了有效组织能力。

虽从民族情感上来说,北伐拥有政治正确性,但以当时南宋的国力与处境来说,驱逐金人、尽复北方失地,实际上很难做到。史学家赵翼就曾说道:书生徒讲文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宋之南渡,秦桧主和议,以成偏安之局,当时议者无不以反颜事仇为桧罪,而后之力主恢复者,张德远(张浚)一出而辄败,韩侂胄再出而又败,卒之仍以和议保疆。历史上的北伐很少获得成功,并不是单单缺少岳飞那样优秀将领,而是需要国力的支撑与更为合适的时机。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