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明朝藩王的世子继任藩王,那其他的儿子们是怎么安排的?

时间:2023-04-19 11:54:1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由于元末战乱的原因,朱元璋的平辈亲兄弟都没有活下来。明朝建立之初,皇族的近支男性成员十根指头都数的过来。(朱元璋和他的七个儿子,再加上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

皇族成员太少,对于朱元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假如哪天自己驾崩了,这些小辈又守不住基业,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岂不是要便宜别人了?因此,朱元璋给儿子和侄孙制定了非常高的待遇标准。

朱家的子孙,只要年满十岁,一律授爵。只要是太祖的子孙后代,朝廷都要养起来。除了薪俸之外,皇族成员的结婚、盖房、仪仗、丧葬开销,也都是朝廷负责,一个都不能少。按照这个标准:


(相关资料图)

皇帝的儿子,嫡长子继承皇位,其余儿子一律封亲王!(皇帝的儿子辈)

亲王的儿子,嫡长子继承亲王,其余儿子一律封郡王!(皇帝的孙子辈)

郡王的儿子,嫡长子继承郡王,其余儿子一律授镇国将军。(皇帝的曾孙辈)

以此类推,总共八级。镇国将军之下,还有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郡王孙子辈以下的年薪)

藩王也就是亲王。亲王的儿子,除了嫡长子继承亲王外,其余的儿子一律封郡王。由于郡王数量太多,以致封号都不够用了。比如周王,他的封地在河南。但是周王系的郡王有七十七人!河南一省之地都不够封了,只能把后来晋封的郡王,全部封到临近的湖北和山东就藩。

就拿笔者的老家(湖北中部)来举例,明朝中后期,几乎每个县至少都有一个郡王。有的县甚至窝着好几个郡王,将军以下的宗室,更是数不胜数了。皇族成员本来是金枝玉叶,很稀少的一群人。结果因为朱元璋的富养政策,以至于王爷遍地走,宗室多如狗。后来李自成、张献忠造反,轻轻松松就能逮到一个郡王。毕竟郡王数量太多了,随便打下一个县城就能逮到一个穿龙纹服饰的王爷……

崇祯年间,清军入关洗劫时,曾经抓到了一个亲王(德王),最初还觉得抓到一个亲王是件稀罕事,对德王非常尊敬。后来清军又一次进关,打下济南,抓了一个亲王五个郡王。当场就把这六个王爷全杀了!王爷太多了,逮到王爷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亲王和郡王虽然都是王爷。但是他们的待遇是有区别的。

首选,亲王跟皇帝的关系更亲近。王爷是代表身份的爵位,说大可以比皇帝大,说小可能不如一个县令。关键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权力。亲王还有一丢丢的权力,郡王除了每年的俸禄,什么都没有。

其次,亲王都是有食邑的,而郡王以下是没有食邑的。(郡王是空筒子王爷,有爵位但没有封地。)

应该说,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没料到皇族成员的增长会如此之迅猛!在藩王数量本来就很多的情况下,又因为厚养,导致郡王的数量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朱元璋的厚养政策,也直接刺激了皇族成员的成备式增长。明太祖时期,皇族的数量还只是两位数。到了至嘉靖中期,就达到了五位数之多。仅河南布政司辖区,就有亲王五人,郡王八十人。郡王以下的将军、中尉、女眷郡主等等,近两千人。到了万历中期,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已达十五万余人。估计到了明朝末年,宗室人口至少已超过二十万人。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发展最快的宗族,正如当时王世贞所说:千古所未有也。

(郡王的年俸是一品官的两倍)

后来,清朝就吸取了明朝的教训。不再滥封王爵,很多皇子都没有封亲王,甚至有些皇子终生都未封郡王。(降爵明朝也有,只不过清朝的降爵制度比明朝更激进一些。)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