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刘寄奴气吞万里如虎,却因他的死,北伐功亏一篑! 焦点关注

时间:2023-04-17 19:55:2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胡人统治汉地,汉人不服,根基确实松散,但苻坚如果持重,压制好五胡就可以千秋万代。一个例子是,在夏禹看来,商人是东夷,在商人看来,周是西戎,在周看来,秦是西戎(秦是少昊后裔,属于东夷迁徙西戎之地),在秦看来,楚汉是荆蛮。然而他们都成功了,这是持重。周武存夏禹十多国,商汤几国,三监监视武庚。所以周代以蛮夷统治发达的殷商。

刘邦更进一步,与三秦约法三章,除弊政,这是秦始皇都不曾给予关中的仁爱。苻坚是失败了,可石勒某种程度成功了,看看晋书,东晋王敦,苏峻内讧,祖逖被石勒击败,早死。江汉投降石勒,这是石勒的策略成功了。北魏更是大成,孝文帝改革,北方汉人士族与鲜卑联姻,根基稳固。刘裕以寒门统治南朝,他自己都不服众的。为什么关中一乱,刘裕急着召回儿子,他知道打不过赫连,以惨败收场。刘裕的问题,参考侯景,侯景野战无敌,面对北魏骑兵,也是失败,南人很清楚自己实力的。

桓温北伐与刘裕北伐有本质上的区别,桓温在北伐之前实际上是根基不稳的(别看他出生好)。他是以北伐为旗号身兼大义,并且在北伐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霸府,最后做到独揽大权。而刘裕在南方的内战过程中已经一言九鼎了,他要是真的就想像孙十万那样虎踞江东直接篡位就行了(后面的齐、梁、陈三朝都是这样,根本没必要再劳师北伐。也许刘裕是真的想统一中国,但后来在对抗北魏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已经来不及打倒这强敌,然后刘穆之的死更让同龄的他有危机感,就迅速回来称帝再说。刘穆之一死,刘裕不回去镇不住南方那些门阀,不过留13岁的儿子主持关中也的确扯了一点。

刘裕自己也有问题,他多疑,从不信任自己手下那些猛将。刘裕不信任王镇恶,是一连串蝴蝶反应的第一环,当然最关键的是他没算到自己手下竟然关系不好到相互残杀的地步。结合刘裕的人生经历看,他的多疑可以理解。但长安失陷,刘穆之病死都和他的多疑性格有关。他儿子自毁长城,杀檀道济从根子上来说也源于刘裕的多疑。刘裕北伐推到黄河一线就是极限,后勤的极限,综合国力的极限,刘裕个人能力再强也改变不了。南齐南梁也很强,势力也能推到黄河一线。另外统一北方难度比半拉子北伐或者改朝换代高得多,所以统一北方的前秦北魏比刘裕强是没问题的。

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休养生息,励精图治,然后北伐号称要封狼居胥,结果呢?被北魏打得大败。刘裕个人武力再万人敌,也突破不了平原野战不敌北方骑兵的事实,南北朝期间南方势力过不了黄河,北方势力过不了长江,就是各自的极限,刘裕北伐不敢过河与北魏决战,打到洛阳西安一样守不住。小编认为,刘寄奴从一路高歌到悲情结尾,从气吞万里如虎到后继无人,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其实都是因为他急于南归称帝(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干大事虽不惜身,见小利却已忘志!刘裕作为代晋的皇帝,在南北朝那个混乱的年代是为数不多的正统皇帝,再加上北伐连灭数个胡人国家的战绩简直就是奇迹。司马光后来编资治通鉴的时候谈到刘裕功亏一篑的时候的,那种极度的惋惜之情透过书页时隔上千年都能感觉出。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