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鸿门宴》中刘邦得以轻松逃离,原来是这么回事! 今日视点

时间:2023-04-15 18:04:5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相关资料图)

发生在公元206年秦都城咸阳门外的那场"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段历史故事,其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样的千古名句皆出此,这些句子的含义,大致也都是在说别人在算计自己。当然,"鸿门宴"讲的是项羽在算计刘邦的性命!但是,这里有个疑问,在整个"鸿门宴"的故事中,从头至尾,"鸿门宴"的酒席上,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细节都描写得很详细,而唯独刘邦是如何逃走一幕却笼统一笔带过。

关于在"鸿门宴"中刘邦逃走的情节,大致是这样描述的,说是刘邦以借上厕所为名,与樊哙一起出账。项羽让部下陈平去唤回刘邦,刘邦将车队留在鸿门,自己脱身独骑,并带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逃走。

那么,疑问来了,在项羽如此戒备森严的军营里,刘邦是如何逃走的?难道就无人阻拦,无人看见?何况,这场鸿门宴至少也是经过亚父范增、项庄等人的详细谋划,不可能帐外守卫如此松懈不堪,以至于一个刘邦,还带了至少不下四人的随从逃走,并且经历了不小的时间不见刘邦,居然都没有人发现,没人起疑心?就算刘邦算是正常离开的,至少也会来个进帐报信的吧。直到最后还是项羽直接问起:"沛公安在?"良曰才如实回答:"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张良这句"已至军矣。",给个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刘邦从大帐逃走,然后回到他自己的军中,所用时间绝对不是须臾片刻间,因为用刘邦的原话说,从开设鸿门宴的大帐到刘邦的军营,如果抄近路,也是"不过二十里耳。"可见,这中间项羽等候刘邦的时间并不会太短。而项羽呢,怎么在这么久不见刘邦后,居然一点也不着急,还是以那么淡定的态度问起呢?

总之,"鸿门宴"中刘邦的脱身过程,写得极其含糊,让人倍感疑点重重。因此,这在不少史学家看来,这是"鸿门宴"的一个极大漏洞,也是至今未解的千古之谜!

究竟,"鸿门宴"中的刘邦脱身过程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是项羽军中早就安插了刘邦的间谍作内应?还是另有什么特殊情况呢?对这一疑点重重的交锋,很多古籍都有探讨性的记载,比如,在《史记志疑》,《读史漫录》都谈到这一千古难释之惑,都觉得在项羽军中,戒备森严的"鸿门宴"大帐内外,刘邦是不可能如此毫无插曲轻而易举和迅速地逃离现场的。

那么,刘邦从"鸿门宴"轻松得以逃脱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对此,我更加赞成明代于慎行所著《读史漫录》中的见解。

《读史漫录》作者认为,项羽本人压根就不想杀刘邦,是项羽自己有意卖了个破绽故意让刘邦轻松逃走,而且还给留够了充足的时间,心中觉得刘邦应该逃得差不多了,然后才慢条斯理地问起刘邦去哪了。

那既然如此,项羽为何要设"鸿门宴"邀请刘邦到帐中呢?如果不邀请,不也一样的结果吗,何必多此一举还让刘邦不舒服又心里暗暗结下更多梁子呢。于慎行认为,,项羽设"鸿门宴"邀请刘邦,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在身边谋士范增等的怂恿下,不得不作出的权宜之法。言外之意就是说,"鸿门宴"我设了,你们这些谋士你们想杀刘邦,只要有能耐杀掉我项羽不反对,但是没能耐我项羽也不参和。更何况,项羽与刘邦年龄要小24岁,这个"代沟",一个年轻气盛,一个老谋深算。项羽年轻而襟怀坦荡,而且还有点傲气,并不会那么早就察觉到刘邦的企图,也不会将刘邦放在眼里。于是,项羽就这么幼稚的放过了刘邦,给自己的未来埋下覆灭的种子。

当然,在整个"楚汉战争"项羽与刘邦的对决中,最终项羽的"乌江自刎"结局,尽管导致这种结局的,还有其他因素包含其中,但"鸿门宴"项羽有意放走刘邦确实给这种命运的提前到来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加速作用,至于是不是决定性作用,历史就是历史,不是我们随意猜测就能改写的。只能说,项羽真的是个满含侠义风范的人物,历史上的真英雄。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