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一定要杀魏延?只因他有反骨?正史来告诉你

时间:2023-04-15 13:59:1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魏延,三国名将之一,蜀汉后期当之无愧的国防中坚。史载他性情剽悍,武艺娴熟,更难得的是此公胸藏韬略,智勇双全,绝非骁勇寡谋的匹夫一个,因此将他比作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似也不为过。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是个反面角色,虽然他武功精湛,悍勇绝伦,但常怀不臣之心。极善相术的诸葛亮是何等乖觉精细之人 ,他早就看出魏延的脑后长有"反骨",心细如发的他知道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所以在临死前将军权授予长史杨仪,并暗自嘱托马超之弟马岱,让马岱待魏延谋反证据坐实后,将其一举诛杀。

正史《三国志》记载的魏延出身低微,他随先主刘备入川,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被升为牙门将军。后刘备得了汉中,引大军还治成都,要攫拔一将留守汉中,大家都以为张飞是不二人选,张飞也认为此任非己莫属,谁料刘备居然破格提拔了彼时还默默无闻的魏延。很早就追随先主艰难创业,上过刀山,下过火海,自诩为万人敌的猛将张飞,和被誉为战神的关羽一样,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老成宿将。这时关羽正率兵镇守荆州,那么,以资格而论,汉中太守一职自然是张飞的了。即便张飞落选,还有"一身是胆"、劳苦功高的名将赵云,按理说咋都轮不到资历尚浅的魏延。然而,独具慧眼的刘备却破格攫拔了魏延,将留守汉中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有人分析,关、张、赵都是冲锋陷阵的将才,然而,论起奇谋将略来,则远逊于魏延。所以,在分兵把守汉中一事上,先主弃张飞而用魏延,也是有他的道理的。韩非子曰:"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此说几乎是真理。其实,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在知人善任、拔人于微贱上,刘备远强于诸葛亮。

称帝不久的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的劝阻,亲自率兵东征孙吴,因战略、战术失误,在夷陵被吴将陆逊击溃,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夷陵之战"。蜀军声势浩大的东征以大败亏输告终,谁知这一败,导致刚建立不久的蜀汉政权内部骚乱、反叛、内讧此起彼伏,北边强大的曹魏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侵犯汉中。魏延统兵有方,谋勇兼具,攻守得当,使得曹军无机可乘,长期不敢图谋汉中。魏延在汉中干得有声有色,不光让曹魏不敢窥视汉中,为稳定蜀汉国势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用事实证明当初先主力排众议重用自己是无比英明之举。

魏延的谋略,从他在诸葛亮出兵伐魏时献出的一条"子午谷奇计"上可见一斑:"魏国的安西将军夏侯懋,是曹操的小女婿,此人既无谋又无勇,而且纳妾很多。你只要拨给我五千精兵,吾等自带粮草,自秦岭以东子午谷衔枚向北疾进,不出十日便可抵达长安。好色胆怯的夏侯懋见我神兵天降,必然仓皇弃城而逃。夏侯懋一逃,城中便只剩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了。即便曹丕亲率驻扎在魏国东部的兵马救援长安,最快也得二十余日才可抵达,丞相你所率的蜀军主力定可先期到达。如此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矣"《魏略》。许多后世军事家对魏延这条奇计推崇备至,认为他对彼时的敌我态势以及对当地特殊地形的预判与妙用无比精准,假若依其计而行,或能产生事半功倍之奇效,成功的可能性极大。遗憾的是,诸葛亮却认为此计太过冒险而拒绝采纳。

《三国志》里透露出的信息表明,魏延并没有谋反的意图,他只是对诸葛亮病殁后由杨仪独掌兵权有些不满。史载魏延、杨仪一贯不和,二人犹如针尖麦芒,缠斗不休。而且心气颇高的魏延认为杨仪不懂军事,因此他消极怠工,拒绝引兵断后,并处处与杨仪作对。由此可见,魏延自恃功高,有些舍我其谁的意思,但他反的是杨仪,却并没有背叛蜀国的念头,否则难以解释他为何不率兵北上投降曹魏,反而南下归蜀,大概他不过是想沿路追杀杨仪而已。

魏延死了,死于杨仪的栽赃构陷,和脑袋后面长有"反骨"被诸葛亮看破无关。虽然他死在自己人手上,但也必须要盖棺定论。宣布魏延罪状时,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诬他图谋造反,然后是率部降魏。在彼时,这两条罪状随便哪一条都是要掉脑袋的。其实,这里头的疏漏一眼便知。假设魏延真的要降魏,他不向北逃窜,却偏偏向南折返,须知秦岭南边便是蜀境,这明显有悖常理。陈寿在《三国志》里写下了这么几句耐人寻味的话:"魏延不北降魏而南还,乃是要除杀杨仪等,本意如此,不便背叛",这明明是在替魏延鸣冤。即便魏延真的要造反,后被杨仪剿灭,这本是大功一件,谁料杨仪回师后却并未被重用,最大不过做了一个中军师,手中并无实权,而诸葛亮生前的职位却被好好先生蒋琬承袭。此事确有蹊跷,杨仪诛灭反贼魏延,不论怎么看都是大功一件,不赏也便罢了,却将他排斥于权力核心之外,赐个闲职与他,种种迹象表明,魏延根本没有谋反。

作为两朝重臣,魏延一片忠心,一身本领,他的伐魏决心,至始至终是坚定不移的。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后,魏延却不肯全军退回,还是执意北伐,可见他的意志之坚。他是诸葛亮身后最合适的接班人,假如诸葛亮死后将兵权交给他,或许总不会像蒋琬、费袆、姜维那般因循守旧,患得患失,乃至于徒耗无数人力物力劳师远征,最终还是落得个徒劳无功的悲催结局。所以魏延之死,对于蜀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不论于公于私来说,他的冤死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