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甲午一战晚清惨败,惨败的重要原因你都知道吗?清廷有胜利可能吗|世界看热讯

时间:2023-04-12 19:46:3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甲午战争清朝当然有战胜之可能,因为在甲午战争之时,论国家实力,日本与大清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虽然此时的大清已是回光返照,但好歹也被算入了列强的行列,而此时的日本,虽然已经进行了明治维新,但整体实力与大清的实力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大清肯战,是一定会笑到最后的。

要说清朝的胜算,你就要说说大清战败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大清丧失了原本的优势。使得面对日本作战时,一个偌大的大清国,除了兵败如山倒,竟无任何回天之力。战到最后,又是惨败,割地赔款,使得中兴局面戛然而止,最终促使清走向了灭亡。

第一点,缺乏远见,落后于世界


(相关资料图)

当时的世界列强,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度,而此时的清政府,依旧是洋务派与保守派之间喋喋不休的争论,连资本主义还没完成,与世界主流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了。而此时对于殖民地的掠夺,更加的变本加厉,清政府却沉浸在了同治中兴的美梦之中,刚刚追上世界的脚步,再一次停了下来。

而此时的日本,却在新思想的浪潮冲击下,形成了其特有的军国主义,变得侵略性十足,而且首先把眼光放在了隔海相望的邻居身上。日本积极扩军备战,在战争爆发前,其军费开支一度达到了日本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并且向清朝和朝鲜派出大量间谍,绘制出了详细的作战地图。

第二点,缺少准备,没有战略目标

在1880年代的十年及其之前,在绝对军事实力上,清朝对日本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从这期间的几次武力干预朝鲜的事件中就可见一斑,前几次事件几乎都以日本的妥协退让告终。但是清朝却因此再次陷入了天朝上国的美梦,在军事准备上变得停滞不前,开始显现颓势。

但日本却与此相反,先有山县有朋指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而后又制定了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明确了战争目的,使得日本上下一心,有了前进的方向,就连海战战败,本土防御的计划都做好了。做事之前有了万全的准备,行动之时也必然是强有力的。

反观晚清政府,在战前对于是否应和日本开战,一直犹豫不决,导致清朝海陆军队皆缺少作战准备。在开战后,更是缺乏为何而作战的认识,时至今日,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在了解这段战争史时,都没想过我们为什么作战。就是这样对战争的消极态度,缺乏战略目标,导致在开战之初,清政府就已经落后了。

第三点,党派斗争,以"淮"之力独挡日本

党争,在我国古代王朝,都是整垮王朝的重要原因,到了清朝晚期,党争同样是清政府面临的最大内患。清流派与洋务派纷争不断,各个地方派系之间也是勾心斗角,出了事绝没有互相帮助,都在等着看对方的热闹,不拆台的就算是烧高香了。而甲午战争之时,就是其他党派等着看李鸿章和他淮军的热闹。

可以说,甲午一战就是李鸿章领导淮军一支队伍同整个日本之间作战的。偌大的清帝国,动员的兵力竟然不及日本多,费力投进战场的军队,互相不配合,等着看对方灭亡。一旦李鸿章失利,就一边倒的骂,在激战正酣之时,竟将丁汝昌这样的指挥官革职查办。从此一事就足见党派之间的利益已经高过了国家的利益。

所以在甲午一战,几乎成了李鸿章以淮军之力独挡日本,根本不见其他派系的帮忙,不过这也是之前李鸿章打压其他派系早就埋下的隐患。但是这也证明,当时这些人的家国情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读的那些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在国家面临危机之时,竟不能一致对外,反而借此相互攻击,可悲。

而如果清政府想要打赢这场战争,先前的两个条件在开战之时就已经来不及了。但是的最后一点,在开战之后,各个派系之间放下党派之争,一致对外,同日本对抗到底,以当时清政府的体量,再举全国之力,就算是耗,也能把日本耗死。就像是四十年后的抗日战争,全民一心,就算日本比我们强大的很多,但我们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本文章为狼君历史原创,表达仅为作者自己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