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魏忠贤为何斗不过一个年仅17岁的崇祯?朝政混乱,真的怪魏忠贤?

时间:2023-04-04 10:56:3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绣春刀》里有句话说得好,魏公公为何权倾朝野自号九千岁?原因只有一个,皇帝宠幸!他做皇帝的手眼喉舌,他替皇帝背锅杀戮,他有用,他是九千岁。改朝换代新皇继位,不相信不宠幸,他自然会死。


(相关资料图)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魏忠贤权势再大,天下依然是大明的,天下姓朱而不姓魏。所以新的皇上来了,自然想杀就杀了,因为魏忠贤没有兵,也不敢有兵权,注定造不了反,改不了朝代。当时驻防京城的应该是十二团营和勇士营。十二团营归属一位公爵和十二位侯爵统管且无调兵权,勇士营归御马监掌印太监统领。以上这些人动兵只有一个前提就是皇帝的命令,也就是说,抹杀魏忠贤或者王振、刘瑾之辈只需要皇帝的一个命令而已。

魏忠贤一上来下毒手弄死崇祯,再立藩王也是可以的,当然不是造反,只能废立,当时魏的势力很大,他一下子拿定主意这么搞,是有可能成功的,但魏忠贤自己犹豫不决,崇祯也防着他,一步步削,最后彻底没救了,如果魏忠贤一上来就知道自己肯定玩完,下阴手,再来个立藩王当皇帝,也真难说,主要是被崇祯迷惑了,总觉得自己还有一线生机,最多也是到南京去守陵。

实话说,魏忠贤就是皇家的下人,主人要处理自己家的下人,能有多难?崇祯皇帝这就沾沾自喜了。他老爹继位没几天就走了,就剩下哥俩。没人教导帝王之术,以为扳倒魏忠贤就能国泰民安,殊不知皇帝手里的人档次低了,作为对手的文官不需要多少智商就能活的好好的,自然水平也会下降!试想整个朝堂就剩下皇帝最聪明的时候,这个王朝还能有救吗?如果宦官拥有了政,财,军三权,那皇帝就是废物,宦官没有军权,那他们只能依附于皇权,作威作福。

没有了魏忠贤,崇祯身边还有其他太监,如王承恩。魏忠贤能做的事,王承恩也能做。相反,魏忠贤私练武装,残杀大臣,甚至连崇祯都不能安心睡觉,是必然要除之的。而且依附于魏忠贤的阉党掌握了京城财富的十分之三,各种敲打盘剥,比崇祯还富有。崇祯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这主要是宗室铁饭碗造成的。全国有着一大批掌握巨额资产,且一毛不拔的宗室群体,崇祯下不了手,魏忠贤在世也是没辙。

无论是哪个朝代,处理掉冗员后,才能得以焕发活力。明朝的司礼监太监从小就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长大了更是择优选取聪慧精干者作为掌印、秉笔太监。明朝后期,朱棣设置的东厂甚至可以直接统属镇府司中的锦衣卫。魏忠贤做的恶自不必说,这抹不掉。可他的对头文官集团也不是什么好人,做恶的,没节操的也大有人在。崇祯时期,宦官垮了,崇祯几乎什么政策都听文官的,可大明是有了起色还是走向万劫不复了呢?这帮文官,弄倒了宦官,不是给国家开药方进行挽救,而是忙于党争。史书是赢了的文官写的,当然是怎么编排都行,谁让宦官是皇帝的臂膀呢?宦官与文官之争,就是皇帝与文官背后的财阀间,打的代理人之争。明朝宦官,权力来源于皇帝,从来就没有想过反皇帝,文官自己都给宦官下了定义:皇家鹰犬。

东林党的人形成党派,用自己的理想绑架了皇权,实际下就是腐败,充实自己的财富,还进一步扶植子孙后代和强化精英阶层,倒逼皇帝扶植宦官党。在管理上,如果想听真话就扶植敌对势力,两个势力会争个鱼死网破而互相揭发,宦官党会抓东林党的辫子,反过来也是。形成这样的局面就是皇帝没认真掌控权力,任由精英阶层腐败。到最后崇祯皇帝多疑且无奈也是很正常,因为整个朝廷都已经腐败了,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假的。

王锡爵当时是内阁首辅,了解不了解明代权力机构运行机制?内阁是内朝,从明设置内阁起,作为外朝的六部就一直和内朝的内阁争斗不休,不止东林一家,何况王锡爵为代表的浙党以及张居正的原籍湖北楚党,早在东林书院建立前就存在了。东林在万历时期一直被各党所攻讦,万历四十六年,大批东林被折贬,东林真正掌握话语权也就因为拥立泰昌帝,在天启元年至天启四年一段时间。崇祯元年,魏忠贤被处理后,钱龙锡等一批亲东林的官员复出,但是东林并未被平反,崇祯二年倪元璐还在东奔西走为东林鸣冤,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后,随着韩爌被贬,钱龙锡入狱,东林就没什么机会东山再起,钱谦益因为枚卜争入阁。被周延儒陷害考场舞弊,差点丢了性命。郑鄤更是因为不孝罪名被千刀万剐,哪里来的东林在崇祯年间掌权?大明的国家权利机构运行。

崇祯碰到什么乱世了??什么叫生不逢时???他接过来的大明,是流民遍地义军风起了?还是军阀遍地,圣旨不出北京了?是周边强国林立,朝不保夕了?还是外戚干政,内乱不止了? 什么都没有!大明崇祯元年,农民军基本被剿灭,没有一处波及到省一级的叛乱。大明崇祯元年,大明没有一个成气候的军阀,军权牢牢掌握在紫禁城里面。大明崇祯元年,明是周边最强大的帝国,没有之一,无论人口、面积、财政收入对周边所有少数民族政权都成绝对碾压之势。大明崇祯元年,朱由检得位极正,没有任何争议,皇权十分稳固,没有外戚阉党或权臣干政。 当然这一切都在崇祯五年变得不存在了。

皇帝不下基层,永远不知道他的帝国是怎么运转的,永远不识人情世故,所以开国君主杀伐果断却不亡国,末代君主杀伐果断也得上吊,因为你不懂治国、治人,属于"主无道",无道就会被臣子以自己想法解读,以自己想法反馈,政令出京,性质就变了。

富者越富,穷人更穷。天灾下来,穷人要么饿死,要么成流民造反。富人一文钱都不想交,甚至还多想买几百亩地。京城里那个皇上能有多少办法了?死期已至,回天乏术。即使来个唐宗宋祖,能续多久了?大明终究山倒,新的高皇帝沙场而出。

临巩边饷缺至五,六年,数至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镇京运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逃,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

真实情况是,没有了与士林派对抗的阉党大头目,皇帝想收税的时候,税监根本就不敢动江南这些富得流油的大户,然后税监们没办法只能去搜刮穷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穷的人比这些大户好欺负,然而起义开始了。魏忠贤1627年就被处死了,十几年后李自成才起义,而且农民起义的话,可以安抚嘛,有钱还可以调兵去打嘛,关键就是钱的问题。不要小看中国老百姓的忍受能力,只要有一口饭吃是不会反的。而且太监在各地都有税监,这个地方老百姓余粮都没有了,税监肯定会往上反映的,如果魏忠贤在,魏忠贤也不是傻子,江南那么多富得流油的不去搜刮,非要去刮没有口粮的农民,他不是故意让老百姓起义?

1611年出生的朱由检,1627年登极,算虚岁,17岁,召见袁崇焕。敢问17的少年是不是血性男儿,女真人在东北如此猖狂,而现在有一位曾经与女真交手且不落下风的将领表示五年可平辽,皇上你高兴不高兴?作为刚刚一人扳倒魏公公的高水平政治家,他当然知道要别人卖命得给点看得见的东西,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权利给权利,整个辽东除了名义上我最大就你最大,仁至义尽?袁督师干了什么?"聊慰上意耳"自己亲口说的。政治眼光的缺乏导致皇太极兵临城下,以守为攻本没错,在辽东就是这么打才打赢的,完全没错,问题是这是京城,皇上把大权交给你,你就这么做?军人都有军令状这一说的,完不成任务那是要付出代价的,何况你这军令状是向皇帝立下的?

可能在那个时候(大明江山风雨飘摇,转眼间便可能被灭,没准一醒过来就被推翻)的明朝皇帝,没有几个不心急的吧?操之过切,反而可能灭亡的更快,万千大事,事关国家危亡的堆在面前,只能尽力,尽生死之力来处理。不是操之过切,我想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不信任自己的臣子们。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