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光绪帝小时候的性格, 是如何被慈禧太后扭曲的 世界球精选

时间:2023-04-03 17:03:4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875年1月12日,紫禁城异常寒冷凄凉,19岁的同治帝在养心殿东暖阁因病去世。慈禧太后强忍丧子之痛,和慈安太后一道在西暖阁召集王公大臣,研究皇位继承人问题。

经商议,醇亲王奕譞4岁的儿子载湉入宫称帝,即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的光绪帝。

对于如何教育好光绪帝,慈禧煞费苦心。她首先切断了光绪与亲生父母的日常联系,并下旨"所有左右近侍,止宜老成质朴数人,凡年少轻佻者,概不准其服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慈禧和光绪画像。

此后,年幼的载湉在宫廷毫无亲情可言的畸形环境下成长。

6岁那年,在慈禧安排下,光绪帝开始受教于翁同龢。光绪帝是一个好学生。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载,他"读甚奋发","读极佳,膳前竟无片刻之停"。不仅如此,小光绪对这位师傅有很深的感情。没有父母,没有同学,师傅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1877年,翁同龢回常熟修墓,光绪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无心向学,沉默寡言。等师傅归来,他满含深情地说:"吾思汝久矣!"然后一遍遍地大声读书。连太监也感叹地说:"久不闻此声也。"

慈禧照片。

翁同龢也下定决心,尽最大努力把光绪帝培育成"圣帝贤王",要他仿效尧舜,勤政爱民,"于列圣遗训,古今治乱反复陈说"。同时,翁以民间疾苦、外交之事诫勉皇帝。

有一天,光绪指着书里的"财"字对师傅说:"吾不爱此,吾喜俭字"。翁同龢大为感动,在日记里说:"此真天下之福矣"。

尽管长于深宫,光绪帝却非常关注外面的世界,能处处知道"爱民"。这在他的诗作里有明显体现,诸如:"畿辅民食尽,菜色多辛苦,遥怜春舍里,应有不眠人。""荷锸携锄当日午,小民困苦有谁尝。"

翁同龢照片。

慈禧当然关注光绪帝的学业,但是,她更关心如何将他培育成一个孝顺自己、顺从自己的皇帝。为此,"(慈禧)特地再三教人去传翁同龢,要他格外侧重孝的教育,除掉把启蒙时所读的"二十四孝"不断地讲解之外,《孝经》那部书,也是最注意的。""他应该永远承认太后是他的母亲,除掉这个母亲之外,便没有旁的母亲了"。

与此同时,慈禧对光绪少有暖意,处处严厉要求,动辄训斥罚跪。"(光绪)每日必至太后请安,不命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罚令长跪。"

光绪画像。

光绪一度被慈禧训斥得"抑郁"、"精神殊逊"。慈禧的霸道、控制,给年幼的光绪的心灵和性格造成极坏的影响。须知,孩子都需要爱,需要亲近,需要鼓励。

翁同龢的日记里,记载了大量有关光绪脾气秉性的事实。那个文弱、清秀、雅致的皇帝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暴躁、骄纵、偏执。1883年上半年,12岁的光绪发了六次脾气,其中一次"拍表上玻璃",被碎片扎得"手尽血也"。一段时间后又与"中官闹气",并把太监的脸打破了。

看到光绪帝动不动就摔东西、打人,翁同龢在日记中担忧地写道:"圣性如此,令人恐惧"。

应该说,光绪帝负面性格的形成,慈禧负主要责任。

参考资料: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记》,王无生《述庵秘录》,德龄《瀛台泣血记》

对此文涉及话题感兴趣的,请关注公众号(你我在关注)ID:niwozaiguanzhu 微博号:你我在关注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