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实时:连自己都骗的闹剧——宋真宗的封禅大典

时间:2023-04-03 11:58:5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众所周知,泰山封禅是古代皇帝向上天彰显自身政绩,表示受命于天正统性的仪式,曾经是中国历朝历代渴望有所作为的皇帝的终极梦想。历史上曾经到泰山封禅的皇帝只有五个,其中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无一不是雄才伟略的霸主,都开创了一代盛世。

然而,第六位的宋真宗却将泰山封禅变成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严重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水平和档次,自他之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皇帝举行封禅大典了。

这场闹剧发生在公元1008年。1007年初,宋真宗对众大臣说,自己有神人入梦,不久"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然后就自己导演了三出天书从天而降的戏码,天书上写着"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以此来为自己泰山封禅造势。


(资料图片)

随后,六月便有大臣上报,言之凿凿地说,"泰山父老及瑕邱等七县民4193人诣阙请封禅"为了做戏做全套,真宗虽然答应了泰山封禅,却假模假式地以乾元文明二殿灾为由,诏停了封禅。

而在11月,殿中侍御史郑湘再次请求封禅,宋真宗本打算顺水推舟答应下来,可这一次他遭到了宰相王旦的坚决反对,面对这种情况,真宗只能悻悻地推辞道:朕之不德,安能轻议。

确实,正宗在朝期间,并无卓越的政绩,甚至还面临着内忧外患,是绝对没有资格与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举行泰山封禅的。

可话虽这么说,真宗偏偏就没有自知之明,转头就亲自请王旦喝酒,喝完后还取出一樽酒,赏赐给王旦,王旦回家后惊奇地发现酒樽里盛满了珍珠,转念一想这还有什么不懂的,宋真宗堂堂一国之尊,为了泰山封禅,不惜自欺欺人,拉下脸皮贿赂臣工,实在是令人无话可说。王旦不得已之下只好同意了宋真宗的封禅之举

1008年10月,真宗远赴泰山举办封禅大典,为期47天,不仅耗费大量民脂民膏,而且劳民伤财,引起民怨沸腾。当时受封禅影响,各地皆报喜不报忧,地震灾荒等灾难都被刻意隐瞒,灾民不仅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且被强行控制。

而闹剧一旦开始,就越发的不受控制,朝廷官员为迎合真宗,不仅编造各种祥瑞,更鼓动宋真宗"祀汾阴后土"建造京师道教两宫。

就这样,一场自欺欺人,自导自演的泰山封禅,暴露了宋真宗的好大喜功,固执猥琐的性格缺陷,揭开了北宋朝廷的遮羞布,使得各种妖魔鬼怪轮番登场,还导致宋政府财政失衡,各地天怒人怨,朝廷民心尽失,更为北宋的积贫积弱埋下了祸根。

这场封禅可谓是将真宗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后世对此口诛笔伐,多有指责,朱熹更一针见血地指出"真宗东封西祀,靡费巨万计,不曾做得一事。"直接就点出这场封禅闹剧的本质。那么,真宗为何自欺欺人,大费周章地执着于泰山封禅呢?懦弱压抑的性格

首先,这与真宗的性格密切相关。真宗非嫡非长,是太宗亲立的第三任太子,前两任太子都下场凄惨,尤其是第二位太子,宠妾以及属下被下令缢死和投入监狱。

这两任太子的废立,对权力欲极强而又心胸狭窄的太宗刺激很大,使他迟迟不愿立储,最后才在重病时接受寇准的建议,立第三子也就是真宗为太子。所以宋真宗的太子之位,从一开始就是不得已之下的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为了巩固并不稳固的太子之位,正宗不得不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生怕一不小心就遭到废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真宗太子之位的正统性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承认,这使得懦弱,压抑的真宗始终感到皇位不稳,惴惴不安,这也为他后来的强行封禅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真宗在做太子的早期,还期待着能够大展拳脚,实现政治理想。但太宗留恋权力,对他十分忌惮,不仅要求宫廷师傅以"礼乐诗书之道"来教育真宗,令他"每见必拜"且"动辄咨询"处处牵制真宗,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作为一名太子应有的权力和地位。

甚至在真宗做出一些政绩之后,太宗心生嫉妒,竟然对寇准说"人心遽属太子欲至我何地?"这不仅使得本就长于后宫之中的真宗更加的畏缩谨慎,丧失了君王应有的强势和果敢,同时也在真宗心里埋下一颗压抑的种子,使他极度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和认可,所以泰山封禅,向百官群民宣扬自己统治的神圣性,正统性和权威性就成了宋真宗最好的选择。

因而从宋真宗的性格来说,泰山封禅绝不是他一时起意下的冲动之举,而是埋藏在内心深处欲望的彰显,他需要通过泰山封禅证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同时昭告天下宣扬自己的功德从而立德树威,满足自己好大喜功的心理诉求。洗刷澶渊之盟的耻辱

景德元年1004年八月"边臣言说契丹谋入寇"起初真宗还期望,在对辽战争中取得胜利,以此来确立自己的权威,九月时还信誓旦旦地说"朕当亲临决胜"然而等到闰九月,辽国大举南下进攻之时,真宗在王钦若等人的劝诱下,频频改口不敢御驾亲征。

北上征战变成了"南幸"、"西迁"计划,这使得寇准大为光火,对真宗扬言:"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斩也,今天子神算而将帅协和,若车驾亲征,彼自当遁去,不然,则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众,劳逸之事,我得胜算矣。"

就这样,宋真宗认为,封禅一方面可以弥补宋朝人心中的创伤,洗刷澶渊之盟的耻辱,另一方面因为契丹崇尚祭天,宋真宗企图从信仰上压制契丹,通过封禅彰显宋朝上天眷顾之国的威望,展示国力以威慑契丹。

他妄图用精神胜利法来洗刷耻辱,真可谓是将自欺欺人贯彻到了极点,正是在这样昏聩无能下,他与媚上逢迎的佞臣一拍即合,这才有了这场泰山封禅的闹剧。

宋真宗昏庸无能,好大喜功,导致后世的诸君王都耻于与之为伍,于是自宋真宗以后,历代帝王再也不愿意大费周章举行封禅大典。朱元璋更是告诫后人,绝不可去泰山封禅。宋真宗注定因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真宗因此不得不同意亲征,所幸的是,真宗到澶州之后,辽军主帅挞览因为在战役中受伤而死,辽军为此大为受挫,相反宋军士气大盛,在此战役中侥幸获胜,但是真宗因为惧战求和,竟然在打了胜仗的前提下,仍以割地赔款的方式与辽议和,结下了历史上耻辱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存在使得真宗的统治威望大打折扣,同时真宗接连丧子,皇权继承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他的皇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可谓是岌岌可危。

因此,真宗急需一种方式来摆脱这种危机,王钦若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为宋真宗献上了洗辱二策,一是夺取幽燕,一是封禅,王钦若"从容言曰此春秋城下之盟也,诸侯有耻之,而陛下以为功,臣窃不取。"他明白宋真宗没有胆子兴兵讨伐辽国,所以顺理成章的建议宋真宗唯有封禅"可以震服四海,夸示外国。"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