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有些古代帝王死后,其灵柩需要放置几个月才下葬,他们不担心尸体会腐烂吗?

时间:2023-03-29 11:01:5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不少答主都谈及"天子七月而葬",可很多人都忽略《礼记》原文究竟是如何表述的。其实,要解释这个问题,只要理解了《礼记·王制》中的记载便可: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礼记·王制》

这段史料中有两个关键词:"殡"和"葬"。"葬"很容易理解,也就是大家所讲的下葬,相当于咱们民间所说的"入土为安";"殡"的本意为停棺待葬,是指将尸体收敛于棺内,等待下葬。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古代丧礼进入"殡"的环节后,也就相当于结束了现代葬俗中的"停尸"。

说的再直白些,认为古代帝王会"停尸"数月,都是误解,因为尸体入棺后,已经进入了"殡"的环节。

按照《礼记》的说法,先秦时周天子也不过是停尸七日,诸侯则停尸五天,卿大夫、士和庶人,则停尸更短,而七月而葬、五月而葬和三月而葬,则是"待葬期"。当然,还需指出的是,以上说法,也是"理想化"的周礼,现实中并非完全恪守。

在瞿同祖所著《中国封建社会》中,曾对天子丧期进行过简单梳理,该书指出:"(天子丧期)多至七月,少至一月,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历史上并非每位周天子或皇帝,都会严格按照《周礼》的记载来下葬。

理解到了这里,我们再来简单解释下古代为何"不怕尸体腐烂":

前文已经讲到,现实中的"停尸"时间,其实也就是3-7天左右,此后便会将棺封闭起来,择处安置待葬。在周天子和贵族的丧礼中,会选用密封性很好的棺木,而且尸体会经过清理,加之棺内有大量的随葬品,使得里面留存的空气很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这样一来,尸体并不会严重腐烂。

天子和诸侯的"殡礼"和"葬礼"中,并非仅仅使用单棺,而是会用成套的葬具,由棺和椁组成。古人为了防止尸体腐烂,还尤为注重加强棺椁的密封性。为了实现密封和防潮,有时会在葬具中灌有松香、涂有膏泥或放置木炭等。在多重棺椁的保护下,尸体处于一个避光、密封和相对恒温的状态,自然也就不会严重腐朽了。

另外,古代贵族在停尸的过程中,也已经懂得利用冰块来降温,以防止夏天尸体腐化变质。尽管过去没有冰箱和冰柜,但王宫和皇宫内都会有大型的冰窖,用以贮藏冰块,用于夏季消暑,同时也能供停尸时防腐。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