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究竟是对还是错?|看热讯

时间:2023-03-27 18:59:1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924年10月23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突然倒戈的冯玉祥,成为左右这场大规模军阀混战的最关键人物。由于他的倒戈,本来在军事上占据优势的吴佩孚因此兵败如山倒,被迫率领2000余残兵乘军舰从天津撤走,东北王张作霖终于完成了梦寐以求的入关目标。

冯玉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在故宫之中已经住了12年的溥仪却万万没想到,这场政变居然还跟他也有直接的影响,正是由于冯玉祥发动了这场北京政变,导致这位清朝末帝被迫离开了从小居住的紫禁城。

从此以后,除了作为一名游客,溥仪再没有机会回到这块地方。那么,1924年北京政变中,冯玉祥将清朝末的溥仪赶出紫禁城,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如今网上有这样一个观点:冯玉祥这么做十分不地道,因为紫禁城本来就是溥仪的家,将其赶出家门,自然显得气量狭小,真的是这样吗?

溥仪

紫禁城在清朝灭亡之前,的确是清朝的清朝皇帝的宫殿,因此,将紫禁城堪当作溥仪的家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这种说法典型的是诡辩,因为,紫禁城是溥仪的家的前提:是清朝还没有灭亡。

因此,在民国时期说紫禁城是溥仪家的房子,就相当于在清朝时期说皇宫是明朝朱氏家族的祖产一样,本身是就是荒诞不经的。

更何况,在满清王朝被推翻之时,袁世凯给予了清室极为优厚的条件,例如清朝皇帝退位之后,尊号仍不废除;每年给予400万两的岁贡;清朝皇帝仍居住在紫禁城;清室人员照常留用等等条件。

溥仪

也正是因为优待清朝的条件,使得清朝虽然已经灭亡,以溥仪为首的清廷小朝廷却依然堂而皇之的存在。满清的遗老遗少们依然在紫禁城三跪六叩、山呼万岁。

因此,溥仪小朝廷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民国最大的讽刺和对民众的不公。革命先烈们前仆后继的斗争和牺牲,所追求的就是人人平等,而仍保存着小朝廷的溥仪,又何来平等可言呢?

因此,冯玉祥在发动北京政变之后,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废除了皇帝尊号,降低民国政府每年的补助等等,不但在法理上没有任何问题,也堪称大快人心。

冯玉祥

而且,在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后,溥仪及遗老遗少们也基本被掐灭了死灰复燃的幻想,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遗老遗少们闹事的概率。所以,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做的是完全正确的。

更何况,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之后也并没有多么极端,虽然他废除了皇帝尊号,让溥仪跌落了神坛,但是,依然每年给予清室50万元,并且还特别开支了200万元开办了北京平民工厂,用于收容八旗贫民。

同时,在溥仪离开紫禁城之后,不但允许他自由选择居住,而且仍给予保护,清朝的宗庙依然可以供奉,同时民国还将设卫兵妥为保护。

冯玉祥

因此,冯玉祥的这种行为, 既合乎民国的共和制度,也杜绝了清朝遗老遗少的幻想,杜绝了潜在的叛乱,而且也保护了国家财产。因为溥仪在紫禁城居住期间,无数国宝被溥仪及太监宫女们监守自盗,将其赶出紫禁城之后,国宝流失的概率大大降低。

所以,北京政变中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一事,堪称百利而无一害,用亲自带兵将溥仪小朝廷赶出紫禁城的鹿钟麟的话来说:"中华民国成立13年了,在北京故宫还有退位皇帝称孤道寡,封官赐谥,岂非贻笑天下?"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