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热点聚焦:开国功臣告老还乡,77岁时还耕田种地,朱元璋却下令:满门抄斩!

时间:2023-03-27 17:55:3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皇帝诛杀有功之臣,这在历史上不是什么新鲜事。朱元璋就杀死过非常多的开国功臣,其中或许有很多人确实有谋反之心,这些人被杀时理所应得的,但是有很多大臣却是因为朱元璋忌惮他们的能力而杀了他们,所谓"伴君如伴虎",不外如此。

不过在上述被杀的功臣中,有一位就比较特殊了,他在58岁的时候告老还乡,19年过去了一直在家中老实本分,77岁的时候还耕田种地,然而即便如此依旧落得了凄惨下场,被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这个人就是位列"开国六公"之首的李善长。


(资料图片)

当朱元璋还在郭子兴身边打工的时候,李善长就投奔在朱元璋手下。当时朱元璋的位置并不高,按理说是没有人来投奔的,但是李善长就仿佛看出了朱元璋将来必定能够建立一番功业一般,对他给予很好的评价,《明史·李善长传》中记载:

秦乱,汉高起布衣······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在李善长眼中,朱元璋与刘邦很像,并且家乡也与刘邦的家乡沛县不远,因此李善长坚定不移的追随朱元璋。而朱元璋正愁手下没有一个智囊,李善长的出现也正好解决了朱元璋的难处,顿时两人一见如故,相聊甚欢。

李善长的加入,使得朱元璋外出征战时再无后顾之忧,李善长专门针对元朝的制度修建了一套适合他们自己的管理方式,将大本营打理的井井有条。后来在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总揽朝中大小适宜,百姓安居乐业。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的能力就连汉朝时期的萧何都未必比得上。《明史》:

太祖曰:"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

后来在朱元璋诛杀大量的功臣之后,李善长也担心自己日后受到清算,于是在洪武四年(1371年)辞官还乡了,回到家中,李善长尽管被赏赐万亩耕地,但是他也并未铺张浪费,每日与家人耕作,仿佛完全融入到乡间生活一般。这种行为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能够安享晚年的最好方式。然而,为朱元璋立下如此大功的李善长,为何告老还乡19年之后,朱元璋还不放过他?

归其原因,还得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说起,在这一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虽然此刻的李善长早已辞官回家不问政事,但是胡惟庸乃是李善长举荐的人,并且李善长的侄子李佑还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按理说,胡惟庸的谋反绝对会牵连到李善长的。但是朱元璋念及旧情并未处置李善长。

后来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实为胡惟庸的党羽。按法,李善长应当受到株连,然而朱元璋依旧没有处死李善长。李善长侥幸保住一命,却并未向朱元璋表示感谢,这让朱元璋心里很不舒服。

然而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有一个叫丁斌的人因为犯罪被抓,在审讯中竟然意外得知在胡惟庸谋反之前,李善长竟然是知道的!而李善长不仅未及时通报,还曾左右摇摆。原来胡惟庸谋反之前,专门找人去劝说李善长参与他的谋反之事,并且许诺李善长事成之后以淮西之地封其为王,这让李善存颇为心动,但是最终还是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为由拒绝。《明史·李善长传》:

惟庸有反谋,使存义阴说善长。善长惊叱曰:"尔言何为者!审尔,九族皆灭!"已,又使善长故人杨文裕说之云:"事成当以淮西地封为王。"善长惊不许,然颇心动。

尽管李善长没有参与谋反之事,但是知情不报的罪名却逃不掉的。朱元璋得知后愤怒无比,直接下令将其满门朝招,最终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被处死。

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上有很多离奇的故事,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真的能够增长很多知识与权谋。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这世间上所有的变数都浓缩在历史中,先提高自己看人看事的能力,可以去读史;想要少走弯路,也可以去读史;甚至当心情不好时,都也可以去读历史,这样能使自己心平气和。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