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实时:古代有哪些冒名顶替进入贡院的案例,朝廷如何处理的?

时间:2023-03-27 11:02:1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明末崇祯年间,苏州的科场风气不好。科场冒名顶替的事情,实在是见多不怪。

原本除了某些高级官员子弟,可以通过恩荫取得生员资格外,(也就是不用考,直接拿生员名额,这是当时制度上认可的一种政治特权。)其他人都得靠本事考,所以总体还算公平。


【资料图】

但是自从张能麟做了学台之后,风气就变了。每次考秀才,明码实价,名次不同价格不等。考童子试,更干脆地往底下州县"摊派",各县必须认捐十到二十个童生名额,限期把钱给交了。

科考成了官员的发财途径,底下州县就好办事了,很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想中童生的,首先得认筹资格费,如基层的捐纳、税金;牙婆的中介费,比如茶钱等等,才有资格进入候选名额。然后为了保证能中,还得各种关系打点负责考试的官员,所以官员家的厨子、轿夫、佣人都敢收钱。

"府道之所属,台宪之所致,乡大夫之所恳,教官之所求,庖厨隶胥之所渎收,牙婆媒氏之所关说,几于如烟如海,不可胜计。"--《研堂见闻杂录》

至于这些"童生"有没有水平,不用担心。可以花钱雇"枪手"替考,也可以在誊写卷子的时候,让抄写的官员帮你改下答案;总之,有钱是先决条件;有关系才是确保事情万无一失的根本。

有个叫李汉的秀才,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几千年来相对公平制度,被糟蹋实在是惨不忍睹。一场考试下来,真正有才学的十之一二都没有,都是靠钱靠关系的。

于是上书苏州监察风纪的巡按,巡按刚准备收拾张能麟,就莫名其妙地被调走了。张能麟张学台,就开始拼命报复李汉李秀才,害得他只能远走他乡,亡命天涯。基层科举烂成这样,所以明朝很快倒台了。

但是这种风气一直沿袭到了清朝,于是引发了著名的"顺治丁酉江南乡试科场案,才最终暂时改变了江南科场的风气。

正主考方猷、副主考钱开宗立即正法,妻子家产籍没入官;考官叶楚槐等处绞,妻子家产籍没入官;中式举人方章钺等,责打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并流徙。在清朝的严刑峻法之下,整个江南的科场风气才得以好转。不过过一段时间,又变坏了。

清朝200多年间,总共发生规模较大,朝野震惊,最后不得不严刑峻法,以禁效尤的科场舞弊大案,不下10次。每次重惩之后,换来科场30余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清宁。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