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为何北宋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了三年时间,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时间:2023-03-25 20:46:1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个喜欢历史的朋友,都会有自己所偏爱的朝代。有喜欢有诗有酒的大唐,有喜欢封狼居胥的大汉,可是很少有人对宋朝情有独钟。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的军事势力太过羸弱,想打打不过,不打还挨揍有关,总之就是两个字窝囊。公元1127年发生的靖康之变,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宋徽宗、宋钦宗这一对父子皇帝,被金国破了首都汴梁,成了俘虏被掳走了。好好的一个北宋王朝,就像郭建龙在《汴京之围》所写的那样,就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北宋就从一个盛世走向了灭亡。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北宋军事的不堪一击,又是什么让宋徽宗如此执着于燕云十六州,不惜与虎谋皮?靖康之变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试着来解答一下。 北宋军事的羸弱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个数据,那就是以羸弱著称的北宋对外战争的胜率高达70%,而唐朝只有55%。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这怕是假的吧,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赵匡胤对南方的战争也包含在了其中,北宋军事的衰落是从赵光义才开始的。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那就是因为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赵匡胤在建立北宋后,有感于五代十国的种种军事政变,最切实的例子就是他自己的黄袍加身了,所以他对此深有体会。为了防止历史重演,赵匡胤在登基之后最着急的就是限制和削弱将领兵权,将兵权收归皇帝掌握。一、轻武造成将领的无能 北宋的轻武具体表现在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和统兵权一分为三,负责侍卫皇帝和保卫京师的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全都握有兵权,但是他们却无调兵权。而其将领,也不能参政。枢密院负责掌握兵籍、控制虎符、调动军队等,长官一般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担任。临时调兵遣将,则另派将帅。而这三方又都对皇帝负责,皇帝将兵权紧紧握在手中。 举个例子,宋太祖曾"出《御制平戎万全阵图》,召(潘)美,(田)重进及崔瀚等,亲授以进退攻击之略"。听听这个名字,"万全阵图",皇帝要让将领在战争中按照这幅图来布置军队。俗话说外战场上瞬息万变,哪有按图索骥的机会。我们掰开手指能找到很多皇帝干涉军事导致大败的例子,大明崇祯帝逼着洪承畴出战就是其中典型。更惨的是,如果不按照皇帝的阵图作战,那失败了就是罪加一等,如果打胜了也可能没有任何奖励。 而且皇帝为了制衡将领,还沿用了唐代的宦官监军。皇帝赋予了监军极大的监督权,纵容他们在军中胡作非为。监军成为了武将行动的掣肘,在北宋酿成了多次惨剧。赵匡义亲征北汉时,名将郭进不堪监军田钦柞的凌辱,自缢而死;名将杨业被监军王洗逼死;宋仁宗时期,西夏侵边,大将刘平被监军黄德和逼死。 这还造成了武将被限制权力的同时,其政治地位也被严重的贬低。以普通士兵升到最高军事官员枢密使的狄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那帮到处吹牛欢喜的文官们看来,狄青以军功成为高官就等于是在鼓励军功。他们才不管军队战斗力如何,甚至为此散步狄青造反的谣言。狄青迫于无奈,主动辞去枢密使离开了汴梁,可即使这样朝廷仍密切监视着狄青,直到狄青郁郁而终。二、兵制促成了军队的羸弱 除了对将领的压迫外,北宋军事羸弱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兵制。王安石变法大家都知道,其中一项就是关于亢兵的,别看北宋打仗不行,但是军队数量特别庞大。 比如在辽宋对抗时期,宋朝的军队总数他到百万以上,而辽国的军队只有不到三十万的兵力。可是宋朝用事实告诉了我们,兵在精不在多。到了北宋后期,宋徽宗想着联合金国攻打辽国,意图拿回燕云十六州,结果金国整个把辽国拿下的时候,宋朝只打了两场败仗,一个城池也不是自己打下来的。 那么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低下?这其实和当时的军事制度有很大关系。因为宋朝建立以后,有大量的流民急需要安置。流民问题一直都是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导致国破家亡,比如明朝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可都是流民。 但是宋朝偏偏又没有足够的土地来安置流民,又不能放任他们落草为寇,所以只好将他们招募为军队。在当时有句话叫"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也就是说,当兵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糊口。这样一来军队的数量从20万迅速膨胀到上百万,就给财政造成极大的负担。而且这些闲杂人等中不乏地痞流氓甚至土匪强盗。像我们熟知的梁山好汉,不就是为了诏安吃皇粮吗?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订"就是从北宋开始流传的。 如此不堪一击的北宋,为何还要贪图燕云十六州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北宋军事的羸弱,可是即使这样,宋徽宗为何还要紧盯着燕云十六州不放呢? 燕云十六州,通常认为是由那个号称儿皇帝的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太行山以东的山前"幽、顺、蓟、瀛、莫、涿、檀七州与今太行山以西的山后"儒、新、妫、武、蔚、应、寰、朔、云九州,合称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北宋叶隆礼在《契丹国志》中说燕云诸州是"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所以北宋和辽金战争主要就是关于燕云十六州的争夺。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就是其北方的门户。在王朝国力强盛时,可以充当经略北方游牧民族的据点和桥头堡。比如隋炀帝三次远征高丽,就是以燕云诸州作为及第的。另一方面在中原王朝国力虚弱时,燕云十六州又可以与长城、五关构成牢不可摧的战争防线。 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燕云十六州对他们也同样意义重大,占据燕云十六州可以彻底改变他们在与中原王朝军事斗争中的被动局面。所以宋朝大臣吕中就感叹道:"燕蓟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可高枕而卧也。"既然燕云十六州这么重要,那北宋肯定是不甘心放任的。赵匡胤继位后采取的是先南后北的政策,即先统一南方的"十国",再收复北方的"燕云"。可惜的是赵匡胤用了十几年时间把南方摆平后,却发生了"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赵匡胤嗝屁了。继位的赵光义虽然先后发动了三次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但是均以失败告终,这既可以看成是赵光义不如他哥哥赵匡胤,也可以解读成北宋这时候的军事实力已经开始羸弱。 虽然燕云十六州的问题因为檀渊之盟搁置了,但是宋朝的皇帝们还是心心念着这片深爱的土地。宋神宗之所以支持王安石变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这种执念一直到了宋徽宗,历史给他抛了个媚眼,让辽国的东北出了一个强大的金国,给了宋徽宗君臣以错觉。 靖康之变--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我们从宋朝的军事聊起,又聊了燕云十六州重要的战略地位,终于可以开始说说那著名的靖康之变了。前面我们就一直说宋徽宗与虎谋皮,其实一点没错。当时金国当当在辽东崛起时,就风头正盛,把辽国打的节节败退。结果宋徽宗认为这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就派遣使者去找金国商量着怎么一起灭了辽国,然后收复燕云十六州。 这其中来来回回宋徽宗反悔好几次我们就不细说了,总之这是一个极大的外交失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金国最强,其次是辽国,最后才是宋朝。而辽国和宋朝已经相安无事近百年了,几乎没发生什么战争,辽国已经迅速吸收了中原文化,没有冲劲了。 可是面对着陌生的强大势力的崛起,宋朝最好的应对方式应该是与辽国联合对抗金国,形成三方鼎立的局面,这对宋朝是有利的。而宋徽宗和他的臣子们却急功近利,急于灭了友好的邻居,换一个陌生的残酷的邻居。 更可笑的是,宋朝和金国的协定时,金国进攻主力,宋朝收复燕云,之后再把给辽国的岁贡移交给金国。可是宋朝这个时候的枢密使是个宦官叫童贯,他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辽国,却被三万辽军打的大败而归。这就给后来的惨剧埋下了伏笔,很多金国将领本来认为宋朝统治这么大的疆土应该不是好对付的,结果这场战争把宋朝的羸弱摸得门清。 最后宋朝以100万两白银的代价从金国手里买下了燕云诸州,这还不包括山后诸州,也就是说十六州并没有全部收回来。这下子可就有意思了,金国既然已经摸清了宋朝的门路,那么等待宋朝的只有侵略。而宋朝军队的迅速崩溃也是必然的,号称义胜的军队不仅临时倒戈,反而还积极参与进攻宋朝的战争。曾经时辽国将领的郭药师率领的常胜军,也由于朝廷上下的猜忌,最终倒戈到了金国。我们不能说宋朝军队里都是窝囊废和投机倒把者,这其中也有像李纲这样的文官出身的总指挥,也有像张叔夜这样的名将,可是这一切在重文轻武和宋朝兵制面前都不堪一击,只能成为殉道者。最终北宋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迅速灭亡,宋徽宗宋钦宗以及皇亲国戚都被俘虏,甚至于公主妃嫔都被明码标价,用来抵消战争赔款。 靖康之变有哪些影响 老规矩,作为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的"靖康之变",有着巨大的历史影响,接下来我们就试着讨论一下。 首先康王赵构建立南宋,这有点废话的嫌疑,我们就不多说了。北宋的灭亡主要对纺织业和手工业以及铸钱业、采矿等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作为两税的"丝帛"类的七类产品,有绢、布、丝绵等等,其中绢的数量最大,而北方的京东地区是产绢的集中地,占到了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十六以上,但是这两个地方恰恰是金军两次南侵的受害最严重的地区,所以这对宋朝的纺织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另外北宋烧制的陶瓷等等,因为金军的两次南侵,制造瓷器的窑厂都被毁,大量珍贵精美的瓷器都被掳去了金国,这其中很多制造瓷器的师傅也被带到了金国。金国在入侵时不仅盯着钱袋子,他们还带走了大量的吏和工匠。 靖康之变后,北方的经济重心受到很大影响,无数难民南迁,南方的经济崛起。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北方少数民族也不断融入汉族的生活区域,南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也不断融合。总之,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不仅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完成了经济重心南迁的过程。其次增加了南宋的军事力量,比如岳飞就是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招募的,这些军队都随着赵构南下成为重要的军事力量。南宋的三大屯兵重地之一的鄂州,驻兵约有5万人,主要就是来自北方地区,岳飞也长期驻扎在此抗击金兵。 不过随着大量北方人的南迁,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土地兼并的激烈程度就超过了北宋,如南宋初期额大将张俊,天地有六七十万亩,大量的农民丧失土地成为了流民,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南宋时期频繁的农民暴动就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总结: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除了宋徽宗、蔡京、童贯等人要对这场悲剧负责以外,北宋初年的"抑武"政策,在解决武将篡权作乱的同时,也埋下了军事羸弱的祸根。北宋的兵制也是如此,一方面确实解决了流民问题,但是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的地下。而随着宋徽宗君臣的判断失误,导致北宋灭亡,同时也给南宋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