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全球热闻】尽管没有曹魏、东吴那样激烈,蜀汉内部仍然有争斗或者不合的情况

时间:2023-03-21 16:57:4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三国时期,蜀汉、曹魏、东吴三个政权互相争斗,这个没有什么疑问。而在这两个政权内部,同样存在尖锐的矛盾。曹魏尤其突出,直接被司马氏所取代,政变、兵变都比较频繁;东吴也很尖锐,有过一段权臣当道、互相倾轧的时期。相对而言蜀汉的政治环境比较和谐,但是要说完全没有内斗,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蜀汉内部的矛盾。


(资料图片)

因争权而引起的矛盾

虽然蜀汉没有像曹魏和东吴那样,因为争权爆发出太过激烈的政变,但是蜀汉仍然有因争权而引起的矛盾,只不过相较于曹魏和东吴来说要比较温和。最经典的、产生最大影响的例子就是诸葛亮与李严。诸葛亮和李严是刘备给刘禅留下的托孤大臣,不过诸葛亮的权重要远远超过李严。

刘备本来的设想也是这样,诸葛亮作为丞相主持大局,李严虽然名义上为托孤大臣,但是他留守永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比较微弱。这应该是刘备的意思。但是李严对这种安排不太满意,毕竟相对于刘备时期,他的权重反而有所下降。于是李严开始与诸葛亮争权,诸葛亮也设法遏制李严。双方的斗争虽然不太激烈,但是在很多事情上存在迹象。

最后还是诸葛亮获取胜利。诸葛亮以北伐战争的需要,将李严先后从永安调离到江州、汉中,进入自己的丞相府。而后在第四次北伐中,由于李严没有做好运输粮草的工作,并且有推卸责任的举动,诸葛亮将其废黜为平民。尽管是这样,李严没有性命之忧,他的儿子李丰仍然可以做官,虽然也受到遏制,但与曹爽、诸葛恪等人相比是非常幸运的。

另外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还有一次政权引起的矛盾,参与的人物是诸葛亮的两个长史--蒋琬和杨仪。一个是留府长史,一个是随军长史,都是非常重要的左膀右臂。杨仪认为自己很有希望成为诸葛亮之后的蜀汉执政者,结果诸葛亮早就与刘禅、李福说明,以蒋琬为继承人。所以蒋琬成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与诸葛亮的职权相当,而杨仪虽然成为中军师,但没有任何实权,只是优待而已。

杨仪对这样的局面心生不满,发出背叛蜀汉、投靠曹魏之类的牢骚,因此被贬为平民,流放汉嘉郡。而后杨仪没有收敛,而是继续上书朝廷争取权力,但是语气非常激烈。于是杨仪被收入狱中,在狱中自杀。不过他的家人没有受到牵连,还得到返回蜀郡的机会。除了诸葛亮与李严;杨仪与蒋琬之外,蜀汉似乎没有更多的因争权而内斗的情况了。

因意见不合而争斗

与争夺权力一样,蜀汉内部中因意见不合而引发的争斗也很激烈。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诸葛亮因为"街亭之战"的失利处死马谡,受到参军李邈的劝阻,李邈因此被遣返成都,失去大好前程。不过这个时候诸葛亮掌控朝政,李邈并没有能力与诸葛亮"争斗",视为单纯的处罚、遏制也许更加恰当。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蒋琬成为执政者。蒋琬这个人物性格宽厚,唾面自干。虽然蒋琬提出的东征上庸的战略遭到反对,但是他愿意退让,放弃这个激进的计划。所以在蒋琬执政时期,只能说有意见上的分歧,但也没有上升到争斗的程度。

在蒋琬去世之际,费祎成为蜀汉执政者。费祎与姜维已经出现因意见不合而争斗的迹象,或者说嫌疑。因为姜维希望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北伐,完成诸葛亮的遗志,但是费祎一直遏制姜维,只给姜维一万规模的兵力。首先说明的是姜维并没有反抗费祎的举动,之所以用"嫌疑"这个词,是因为姜维北伐带回的俘虏郭脩刺杀了费祎,让姜维成为嫌疑人之一,不过也只是嫌疑人而已。

等到费祎去世之后,因为意见不合而导致的斗争才彻底爆发出来。费祎去世后姜维成为执政者,尚书令陈祗成为姜维在蜀汉朝廷内部的助力。姜维、陈祗频繁进行北伐,引起反战派的不满。代表人物为谯周,谯周曾经与陈祗针对北伐进行激烈辩论,而后撰写《仇国论》批评北伐。但是谯周只是名士领袖,没有实际权力,难以撼动陈祗、姜维。直到诸葛瞻等人的上台。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却是坚定的反战派。在陈祗去世之后,诸葛瞻与诸葛亮的故吏董厥、樊建把控尚书台,给姜维造成巨大的威胁。姜维在朝中失去盟友,反而多了一支强敌。诸葛瞻等人甚至策划通过政变控制姜维,让右大将军阎宇取代姜维。姜维不敢再回成都,北伐的频率也有所下降。直到蜀汉灭亡,双方都没有和解的迹象。

争斗最激烈的人物当属杨仪与魏延。杨仪与蒋琬的斗争是因为争权,而杨仪和魏延一个是丞相长史,一个是征西大将军,并没有权力上的交集,他们之间的斗争单纯的因为性格不合,针尖对麦芒。诸葛亮在世时期为了北伐的需要,只能同时任用他们,并且尽量维持二人的关系。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等到诸葛亮去世,魏延拒绝为杨仪断后,并且赶走杨仪前面烧毁栈道;杨仪令王平击溃魏延,并且令马岱斩杀魏延,给魏延扣上一顶谋反的帽子。蜀汉一代名将死于杨仪之手,其历史形象也被扭曲污蔑,这是蜀汉内部因为性格不合而产生的最为激烈的争斗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因感情不睦而争斗

在三国时期,同僚之间感情不睦的情况很多。毕竟人的性格有别,士人孤高、武人尚气,就更是如此。蜀汉自然也不例外。小编能够想到的例子有张飞与刘巴;陈寿与诸葛瞻;张裔与杨洪;刘琰与魏延;宗预与邓芝;杨戏与蒋琬;杨戏与姜维;杨仪与魏延等等。或许还存在遗漏。

在这些感情不和的例子中,有些是因为群体之间的印象,比如张飞与刘巴不睦,就是因为当时文人轻视武人的风气,刘巴以士人自居排斥武人身份的张飞;有些是因为个人利益,比如张裔与杨洪不睦,因为杨洪曾经反对诸葛亮以张裔为留府长史,诸葛瞻与陈寿不合,因为陈寿受到诸葛瞻的折辱;更多的则是因为性格高傲,彼此不忿。刘琰与魏延的矛盾;杨戏嘲讽蒋琬、姜维,被姜维免官;宗预与邓芝互相诘难,都可以归因于此。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