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刘备打仗为何从不带诸葛亮毛主席7个字道破玄机!

时间:2023-03-19 19:49:4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一部《三国演义》,刻画出无数英雄人物,


(资料图片)

文有诸葛亮、荀彧、张昭;

武有吕布、关羽、张飞;

才有曹植、杨修、张松;

奸有曹操、曹丕、司马懿;

……

若论起智谋第一,当属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智近妖"

第一幕,火烧博望坡,杀败夏侯惇10万大军;

第二幕,火烧新野,大败曹仁10万大军;

第三幕,舌战群儒,为达成孙刘联盟抗曹的目标,以一己之力辩赢东吴总谋士;

第四幕,草船借箭,以草船诱敌,获得曹军10万支箭簇;

第五幕,借东风,孔明登台施法,将西北风转为东南风,为火烧赤壁打下基础;

第六幕,巧借荆州,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争夺荆州,刘备坐收渔利,诸葛亮设计袭取了荆州。

第七幕,三气周瑜,诸葛亮连续识破东吴都督周瑜的美人计和假途灭虢计,将周瑜活活气死在进攻西川的途中,使东吴损失了一位军事统帅。

第八幕,智取汉中,刘备曹操争夺汉中,诸葛亮巧施疑兵之计,并断曹军粮道,迫使曹操退军,刘备遂占据汉中。

第九幕,七擒孟获,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使南蛮首领孟获折服,效忠蜀汉。

第十幕,空城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领5000兵退却西城,却被司马懿15万大军包围,诸葛亮以一人一琴二童子,空城之计,一曲退司马懿大军。

第十一幕,遗计退司马,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司马懿见蜀军退却,追击而来,却被诸葛亮用木像遗计吓退,可谓"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刻画的"多智近妖",可以准确预测对手的心理,从而定下计策,无往而不利。

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是如此吗?

历史上诸葛亮很少参与前线战事

火烧博望坡一战,就是刘备亲自谋划执行的,而当时诸葛亮尚在隆中,并未出山。

军事上,进攻需要的是乘雷霆之势,如火焰般攻击敌人,诸葛亮谨小慎微的作风,与攻城略地的战场要求相反。

何况,战场形势往往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出奇制胜,抓住任何一次机会,攻击敌人薄弱之处,就会丧失本应获得的胜利。

诸葛亮虽然不擅长"应变将略",但也不能掩盖他在军事上的才能。

只不过,刘备知人善任,以诸葛亮镇守后方,既治国,又练兵,可谓一举两得。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确实只身前往东吴,促成孙刘联盟,但是随后便回到刘备军中,并无诸葛亮"草船借箭"(实际上是孙权所为)和"借东风"(周瑜预判天气)之事。

周瑜是在攻取益州的途中,在巴丘病故,但并无诸葛亮"三气周瑜"之事。

汉中之战时,诸葛亮坐镇成都,统筹全局,赵云汉水破曹,截取曹军粮道,使曹操退军,并无诸葛亮汉水智退曹军之事。

诸葛亮北伐时也无"空城计"之事。

诸葛亮长时间留守后方治国,发挥了他最大的才能。

当刘备死后,诸葛亮才单独执掌蜀国军政大权,在诸葛亮北伐之前,他从来没有独立领兵的经验。

刘备打仗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呢?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何为相国?百官之首,王佐之才,如齐国之管仲,汉朝之萧何。

管仲大兴改革之法,富国强兵,使齐国称霸春秋;

萧何治理关中,安抚百姓、给前线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使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陈寿将诸葛亮比之管仲与萧何,可见诸葛亮在治理国家方面有非常好的才能。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陈寿是从诸葛亮六次北伐,却无功而返的事实,来判断诸葛亮并非擅长领兵打仗之事。

然而,诸葛亮并非不知军事,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军事家。

西晋名臣傅玄曾说:

"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

可见,诸葛亮同样擅长治军,但是治军并非领兵打仗,而是训练士兵,提高战斗力,使其成为精锐。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唐朝时也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被称为军事家,不仅在于他有治军之法,还有《南征》,《北伐》,《北出》等兵书著作,更有推演兵法而成的八阵图。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