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理教起义:为何一场不到两百人的起义,便攻入了大清皇城?

时间:2023-03-16 09:46:5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引言


(资料图)

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有一场天理教起义,这一次的起义只有大约两百人,抱着擒贼先擒王的目的,竟然打到了清朝统治皇城的内部。若不是因为皇帝当时并未在京,这次的行动恐怕会改写中国的历史……

《阅微草堂笔记》有句名言:"事出反常必有妖。"一般来说,在古代,农民起义大多数发生在一个封建王朝的晚期。在腐朽的王朝封建统治能力没落的时候,会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终在人民的反抗中,建立新的封建王朝。但在清朝中期有一次起义,不仅人数少,只有大约两百人的规模,而且还打入了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北京皇城。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故宫掠影

传承千年的神秘宗教?

白莲教是一个神秘的宗教,它始于唐、宋,到了清朝时已传承了千年。对于这样的宗教,统治阶级一直都持以打压的态度,但历朝历代,总有它生存、传播的土壤。那么,为什么统治者无法将其铲除呢?

一是因为它的隐秘性,这种在民间的秘密传承,官府很难将他们一网打尽;二是在那个封建思想横行的年代,由于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的不理解,人们往往相信鬼神论调。对于生产力落后造成的贫穷苦难,有心者将其与宗教的教义结合起来,鼓动大家进行造反等活动。所以,每当及朝代更替时,这些宗教便积极的活跃起来,组织农民起义。

▲影视剧中的白莲教形象

比如在元朝末年时,韩山童、刘福通就宣传"弥勒下生"、"明王出世"密谋起兵,因为头扎红巾,是为红巾军。又因为当时的起义民众大多信奉白莲教,烧香拜佛,也称作香军。红巾军对于元朝的灭亡、明朝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考虑到白莲教是个不安定的因素,于是就对白莲教采取打压的政策。这又迫使白莲教转入地下。但这个秘密组织还是并未消除,反而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清朝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到了清嘉庆年间,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逐渐尖锐,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越发不可调和。嘉庆虽然接手了康乾盛世之后的帝国,国力却已经逐渐在走下坡路。在乾隆一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愈发严重,失去土地的流民大量聚集,主要在川、楚、陕交界的南山和巴山老林等地区谋生,数量甚至到达了百万 。

▲古代难民剧照

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土地兼并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各省各地陆续出现灾荒饥民。原本,川楚边境地区是一片未经人力开发的原始森林,向来是没有土地的流民聚集所在。这些流民生活的非常艰难,不仅所在的地方土地贫瘠,作物产出有限,还要受到各方势力的盘剥。

流民本就是属于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偏偏官府对于他们的处理方案,依旧是不断的压榨。所谓官逼民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流民便成了白莲教传播的对象。一场借着教义的反抗运动就应运而生了。

▲白莲教起义画像

清朝九年的白莲教大起义?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在嘉庆即位不久,一场蔓延中国中心地区的民间大起义就这样爆发了。先是四川有人相继起义,后又开始在河南、陕西等地进行大规模流动作战。这些被清政府过分压榨的农民给了当时腐朽的政府沉痛的一击,但最后还是被国力尚雄的清政府镇压。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民起义并没有先进的思想进行指导,仅仅依交易等内容对民众进行鼓动,并不能解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根本矛盾。一如"白莲下凡,万民翻身"、"淤泥源自混沌启,白莲一现盛世举"等口号,无非是玩了套"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游戏思路。

▲白莲教作战画像

另一方面,从当时的国力来说,清朝此时正处于朝代的中期,虽说各方面已经走下坡路,但统治阶级的力量依旧强悍,不是这种小规模的民间反抗能比拟的。所以,在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这场起义还是被政府镇压了下去。

▲嘉庆帝画像

结语

这次的起义其实是清王朝积弊的一个缩影,虽然起义规模太小,并没有瓦解清王朝的统治,最终被清王朝所镇压,但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并随着满清统治的延续继续加深了。

参考资料:

《阅微草堂笔记》

《清史稿》

攻入北京皇城的天理教?

白莲教有许多的分支,这些分支教的教义又与主教有不同的地方。这一次在北京的起义属于白莲教大起义中的其中一次。但起义的地点是选在了北京皇城。为什么要选在皇城?起义军是想要做个擒贼先擒王,将当朝的嘉庆皇帝杀死,就能造成清庭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引发全国更大的动乱。抱着这样的目的,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天理教就潜伏到了京畿地区。

▲影视剧中的白莲教形象

在嘉庆年间,天理教由京畿、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八卦教(九宫教)、荣华会、白阳教、红阳教、青阳教等教派的部分教徒,逐步联合统一而成 。天理教主要首领为李文成、林清和冯克善。林清统一天理教后,自称天皇,冯克善为地皇,李文成为人皇。当时天理教对民众许诺,现在出钱就可以买灭清后的官职土地,鼓动信徒参与此次的暴动。

不在宫中的嘉庆帝?

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十四日这天,大约二百名教徒乔装打扮成商贩,进入北京城。十五日中午,众人得到了事先安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由东华门及西华门两个方向攻入紫禁城。偌大的紫禁城,竟然在这两百人的攻击下乱作一团,可见当时统治秩序的混乱。尤其是把守午门的将领策凌,得知天理教攻入的消息之后,竟然直接带队逃跑了。

▲隆宗门

此时约有四五十名真理教徒直入隆宗门,到达了养心殿。他们想直接做斩首行动,刺杀皇帝。但也许是老天的垂青,嘉庆帝命不该绝,他此时正在外巡视,并不在宫中。天理教徒几番搜索,都没能找到皇帝。平时需要每天上朝的嘉庆帝,因为这次意外的外出巡视,反而捡了一条性命,倘若跟平时一样呆在宫中,那还真有可能被义军刺杀成功。

若是这样,中国历史的走向会不会像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皇储遇刺事件一样,引起局势的巨大改变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起义者在皇城内部的搜索没有结果,反而耽误了时间,最后在健锐营、火器营一千多名装备精良的官兵围攻下,这场戏剧性的刺杀行动也最终结束了。

▲清军剧照

嘉庆帝本人的反思?

虽然这次的起义失败了,但是起义军攻入皇宫在历史上也是唯一一次,这给嘉庆皇帝一个很大的教训,自己的皇城都差点被别人攻陷,可见八旗军队的战斗力有多腐化,清朝政府的统治有多腐朽。嘉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减免旱灾地区的赋税,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等措施。然而这些举措对于一个走向没落的王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