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沐英是朱标忠实铁杆,为何朱棣造反时,30万沐家军不帮建文帝?|世界时快讯

时间:2023-03-15 14:42:4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藩王中势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向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发起的争夺皇位的战争。至建文四年朱棣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因朱元璋在位时,恐权臣篡权,在《皇明祖训》中有:"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说法,朱棣便以此为理由,指建文帝身边有奸臣,须加诛讨,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历史上常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夺权战争为"靖难之役"。

沐英与朱元璋一样都是乞丐出身,但他们天生就不是平凡之人,朱元璋一路崛起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沐英也一路跟随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开疆扩土深得朱元璋的重用,还把沐英收为自己的义子,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将沐英册封为云南王,让其统领三十万大军,当时沐英的势力比皇子们都要大,所以那些皇子们都对沐英十分的忌惮,由此可见朱元璋确实是对沐英非常的放心。

沐英比朱标大十一岁,从朱标出生开始他就对其十分的呵护,完全尽到了一个做哥哥的责任,后来随着朱标的成长,越来越具备贤良之风,更是让沐英对其欣赏不已,所以后来朱元璋册封朱标为太子之后沐英非常的兴奋,沐英觉得自己义父的所有儿子中只有朱标最有资格成为太子,也只有朱标能将明朝治理的更加辉煌。沐英与朱标之间的关系即使兄弟也是君臣,所以注定了沐英会坚决的支持朱标,可是为何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沐家军却一直不为所动呢?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朱棣虽然起兵造反但内心还是没有底气的,因为他不管是在实力还是后援上都远远不如建文帝,之所以朱棣能够与建文帝交战如此之久还是因为朱棣的领兵作战的能力比较强,反观建文帝那里已经没有几个出色的名将了,在加上建文帝这个对领兵打仗不精通的人胡乱插手军事,导致双方一直僵持不下,顶多是建文帝得益于底蕴深厚占据了一些上风而已,如果在这个时候三十万沐家军前来对付朱棣,那么朱棣的命运绝对是败亡。

但朱棣既然敢骑兵造反,那就说明他有底气,他早在造反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先是拉拢一些藩王又说服其他的藩王按兵不动,这些藩王原本就对建文帝不服气所以就接纳了朱棣的请求,至于沐家,朱棣有把握他们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的。

可朱棣有什么把握确定三十万沐家军不会帮助建文帝对付自己呢?原因有三点,第一就是建文帝败亡的太过迅速了,原本建文帝和朱棣交战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上风的,所以所有人都觉得朱棣败亡只是迟早的事,不但建文帝自己觉得能收拾得了朱棣,就连沐家军也觉得笑到最后的一定是建文帝,因此建文帝没有调派沐家军前来助阵,沐家军也没有主动请缨,结果最后以雷霆之势打败了建文帝,这时候即使沐家军想来援助也来不及了。

第二个原因是沐英虽然和朱标相交莫逆,但当朱标死后不久沐英也死亡了,继续掌管沐家三十万大军的是沐家的下一代沐晟,虽然建文帝和沐晟的父辈们关系非常好,但到了现在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君臣,至于父辈之间的关系早就随着朱标与沐英身亡烟消云散了,所以沐晟从没有想过主动的帮助建文帝渡过难关,对他来说只要听从皇帝的命令就行了,皇帝让自己动手就动手,不找自己那自己就老老实实待在云南就行了,双方没有丝毫的情分可讲。

第三个原因就是沐晟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虽然沐晟觉得朱棣与建文帝之间的斗争肯定是建文帝胜利,但事情不到最后沐晟也不敢轻易下决断,毕竟如果最后胜利的是建文帝还好,如果出现奇迹最终胜利的是朱棣,那么朱棣绝对会把沐家当成自己的眼中钉,所以沐晟宁愿按兵不动也不愿得罪朱棣或者建文帝,而且当时沐晟也是当接手三十万大军,还没有令众人臣服,这个时候只要他走错一步路就会引来灭顶之灾,所以沐晟即不说话也不有所行动,只等着最后的结果就行了。

小编认为沐家三十万大军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还是因为建文帝太过自信了,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叔叔朱棣能打败自己,所以建文帝就没有想过调遣沐家军勤王护驾,这也正好给了沐家一个撇清自己的机会,不参与建文帝与朱棣作战就不会得罪任何人,而且毕竟沐家的三十万大军分量还是很重的,不管最后是谁当了皇帝都不能轻易拿沐家按兵不动说事,所以沐家是稳稳的坐山观虎斗。对于沐家来说前途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上一辈的情份都是上一辈的事情了,和现在没什么关系。

欢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多多交流,我们下期再会。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