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太子监国十五载,皇位登基仅一年,短命之君明仁宗朱高炽 天天新消息

时间:2023-03-07 19:45:2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是明朝的第四任皇帝。在明朝永乐时期,以皇太子身份长期监国,前后长达15年之久(首次监国时间从1409算起),积极配合父皇朱棣处理朝廷日常行政任务。坚持谨慎小心、克制忍耐、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既要面对父亲朱棣的多疑,又处理好来自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遂二位弟弟觊觎许久的权位之争,稳固了自己的太子地位,出色地完成了监国任务。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在明成祖朱棣死于北征途中后,朱高炽才得以继任皇帝之位,即明仁宗,年号洪熙。


(资料图)

与明成祖朱棣继续洪武时期的开创帝业相比,朱高炽是位守成之君。与朱棣在位二十二年相比,朱高炽在位却不足一年(只有10个月,1425五月病逝),但却以太子身份在永乐年间长期监国,协助朱棣处理大明帝国的日常政务。

在朱棣称帝以后,忙于北征蒙古或北行北京,皇太子朱高炽留守南京,代为行使监国事宜,相关资料显示,前后达六次之多。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朱棣因为北征蒙古、营建北京等事,长期不在南京,就把朝中政务处理等事宜委托给了朱高炽,开启了二人的第一次长期合作。这个时期,应该说是朱棣掌握着整个帝国的军政大权决策,太子朱高炽负责朝中日常行政工作,两个人的主次分工明确,明史记载"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朱棣原有四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其中四子幼亡。长大成年的三个儿子各有特点,长子朱高炽,身材肥胖,不会骑射,为人内向凝重;次子朱高煦雄武剽悍,身材高大,巧舌如簧;和朱高煦的咄咄逼人相比,老三朱高燧则相对要低调一些。

这里面不能不单独说一下老二朱高煦,这是个活跃分子。据记载其"言动轻佻",很不讨祖父朱元璋的喜欢,不过他虽然生性顽劣,但在靖难之役中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在白沟河、东昌、浦子口等战中多次救朱棣于险境,特殊时期的表现也让朱棣对这个儿子产生了一种信任和寄托,看上去老二朱高煦颇有些许自己当年的风采。据《明史》记载:"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而且,朱高煦本人也对自己的雄武比较自负。在后来北征过程中,也是留任朱高炽监国,带着二子一同北征。

长子朱高炽虽然没有老二那么爱抛头露面,但是做事稳重且为长子,深受祖父朱元璋的赞许,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朱棣册封为世子,即是燕王藩位的合法继承人。不过朱棣称帝后,在册立太子过程中,也发生过一点小插曲,让人浮想连篇。按照惯例,新皇帝登基之后,要册立太子,但朱棣称帝之后,两年内却迟迟没有动静,解缙、金忠等大臣多次上表此事,表明"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而且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是"好圣孙",皇位后继有人。这倒是实话,朱棣也极为喜爱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可在立朱高炽为太子这事上,朱棣却是总以各种理由搪塞。有学界研究观点认为,朱棣此时也在犹豫不决,在权衡太子册立人选中飘忽不定。直到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朱棣才下定决心正式册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可见在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后,朱棣也很清楚皇位正统的重要性,如果再否了长子朱高炽,不仅违背了祖制,自己的威望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与朱高炽的隐忍相比,老二朱高煦是心机甚重,在封为汉王,藩国云南后,他却坚决不去就藩,反以各种借口要求返回南京,后来朱棣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应允了。在京期间,朱高煦也不消停,行事放纵,伙同三弟赵王朱高燧合力构陷太子,并且借机打击太子周围的辅佐大臣,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又把他改封到青州,但朱高煦仍不愿前往,坚持在京城活动。后来干脆私自策划组装武装夺位活动,被多疑的朱棣警觉,削为庶人被囚。幸好太子朱高炽求情得以保住王位,削减两支护卫队伍,改封到山东乐安(现在的山东惠民县),至此,永乐后期朱高煦对太子朱高炽的威胁基本丧失。

再说三子赵王朱高燧,在朱高煦被安排到乐安之后,北京城里就只有朱高燧一支藩王势力了,当时明帝国的首都已经正式迁到了北京,这里已经是赵王朱高燧的势力范围了。据记载,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常山护卫指挥孟贤谋立赵王朱高燧夺嫡,伏诛。据说,这一次是趁明成祖得病之际,假造圣诣,意图等皇帝驾崩后另立赵王朱高燧。可惜事情泄密,一干人等被缉拿归案,赵王朱高燧也因此受到朱棣严惩,老实多了(此次未遂政变真假有待商榷)。至此,太子朱高炽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与其他帝王不同,明仁宗朱高炽的帝位经历了与众不同的漫长与艰辛,在他以太子身份监国期间。父亲朱棣对朱高炽的二哥朱高煦还是格外厚爱和纵容,礼遇远超其他亲王,这无疑助长了朱高煦的嚣张气焰,使二人的关系更趋复杂。对此,大臣解缙曾多次劝解朱棣,结果被朱棣视为离间骨肉。后来,朱棣在北征期间,明确划定了朱高炽监国的职责范围,重要的人事、司法、军事等权力紧紧的掌握在朱棣自己手中,导致二者也不免发生一些政治和权力分工上的冲突。同时对太子采取了诸多限制和防范,比如,对于百官拜谒太子,朱棣则要求大臣们要有事说事,不能长时间逗留,不能私自见太子。而且这期间,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兄弟二人也不闲着,利用这种皇帝与太子间工作上的矛盾,制造是非,以此来打击和削弱太子的势力,结果许多辅佐太子监国的太臣和官员成为了牺牲品。尤其是永乐十二年(1414年)八月,朱棣第二次北征回朝以后,借口太子迎驾迟晚以及奏书措辞问题,逮捕了大批辅佐太子监国的官员,包括蹇义、杨士奇、杨溥、黄淮、金问、芮善等人,导致太子朱高炽处境极其艰难。

在行事风格上,父子二人也观点不同,朱高炽也并非是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之人,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在刑罚上,朱棣继承了其父朱元璋的一些行事风格,主张重典治世,而朱高炽则与其相反,主张宽仁治世。在征收赋役方面,由于朱棣大规模征战、基建的急需,对赋役要求比较高,而朱高炽对此注重民间负担,主张减免。在用人方面,朱棣大量起用宦官队伍干政,而朱高炽则裁抑宦官,疏斥其中的一些小人,从而导致黄俨、江保等宦官投靠朱高煦、朱高遂,长期谗害太子。不仅如此,朱棣曾纵容支持酷吏陈瑛等人,打击迫害朝臣,甚至诬陷滥杀无辜,尤其是亲近太子身边的人,而朱高炽则对陈瑛等人恨之入骨,称之为"是无异蛇蝎"。

总得来说,朱高炽在父亲朱棣面前还是处于被动的一面,加之其性格所使,言行较为谨慎,属于比较理智、务实、守成的一派。但这也为其积累了大量治国经验,在后来登基之后,虽然在位时间短,也恢复了建文朝时期的一些大臣的名誉,废除了朱棣时期一些苛政,停止了明帝国大规模的连续对外用兵作战,使得国家得到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得到了恢复。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