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滚动:胜率超七成,大宋对外战争“胜多败少”,为何还被戏称为弱宋?

时间:2023-03-07 16:00:3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风卷云舒,惯看桑田变沧海;阅历历史,身入其中,古往今来,多少故事笑谈中!

众所周知,由赵匡胤开辟的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个高峰。宋朝的农业发展甚至都超过了唐朝,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状态。在文化与人才培养方面,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让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志士都在宋朝时期涌现出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也是在宋朝完善或者出现的,这足以说明宋朝在科技方面也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

尽管宋朝在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水平,但在大家眼中,宋朝就是历史上最弱的朝代,没有之一。"国恒以弱亡,汉独以强亡",汉朝在人们心中一直是雄姿英发的"强汉"形象。宋朝时期的战争次数和汉朝也有一拼,但却一直被大家嘲笑为"弱宋"。但根据数据统计,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已经超过了七成。为什么还是被大家称为是"弱宋"呢?


(相关资料图)

一、先天不足,基础薄弱是宋朝军事上羸弱的客观因素

1、?州郡丢失,军事失守

古人说:

"丢燕云则必祸中原"。

在石敬瑭要辽国帮自己当上皇帝并许诺,在事成之后会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之时,肯定不会想到,后来的宋朝会因此而失去天然的保护屏障。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于宋朝来说是至关重要,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就会让华北地区完全暴露给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给了他们可以"一马平川"直指中原内地的机会。

尽管宋朝用尽了各种办法,燕云十六州还是没能完全收回。自古以来,燕云十六州就一直是兵家斗争和抢夺的要地。石敬瑭就这么将其拱手让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宋朝后期的战争会有战败的结果。失去了军事重地的宋朝,也就有了先天的一大劣势,如若有外来人侵犯,倘若得不到良好的抵御,被击败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燕云十六州除了是军事重地之外,还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天然生产基地。适宜的温度与气候,让燕州地区成为了"天府之国",从古至今的农业与经济发展都是最好的,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2、军队薄弱,空有其表

宋朝的军队可以用"华而不实"这四个字形容。在表面上看来,宋朝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每次阅兵和演习时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北宋时期的捧日军,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士兵形象,都让人记忆深刻。但一上了战场,所有的劣势开始暴露,在其他国家军队较量的过程中,被别人惨虐。

(宋代步兵甲胄)

宋朝因为经济发展良好的基础,对于兵器制造方面是花了大价钱的。有着最坚固的铠甲以及最锋利的弩箭和马刀,这也是为什么宋朝能够一直防守成功的原因,"抗打"。尽管装备上乘,但宋朝军队中,作战经验丰富的并不多,都是些老兵,那些年轻的士兵都是"混日子"的。再加上,宋朝在打仗时只一味的求和,导致士气低靡。

对于宋朝军队的积弊,当年宰相王安石一度也试图铲除。"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减兵并营"。6年内曾裁军36万人,并实行"保马法",准备日后以精兵劲骑恢复失地。但是"王安石变法"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推行了没几年就被废除了,宋军人数再度膨胀,内部腐败则愈演愈烈。

二、内部混乱,各方势力互相制约,是宋朝军事上羸弱的主观因素

1、土地买卖,不抑兼并

何为"不抑兼并"呢?从字面上理解,不抑就是不阻止的意思,宋朝的统治者推出这个政策目的就是,不阻止土地兼并,鼓励土地自由买卖。这一政策让农民的阶级结构直接发生了改变。那些有钱的富豪购买了大量的土地,采用雇佣农民种地的方式来发挥土地的价值。让"租佃农"成了阶级结构的主体。

(宋国繁荣的经济)

宋朝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主要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想要通过土地贸易来促进其发展,但"产出税存"的状态让宋朝的贫富差距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形式。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不断地激化,也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了阻碍,同时,政府的收入也随之减少。这个政策对于政治和经济都是不利的。

2、 权力集中,重文轻武

(古代城池)

蒙古元军在这次战役中实施了"造战舰、习水军"克服了缺乏水军的弱点,加强了作战能力,以"夺彼之长"的方式攻破了宋军水军的防守,一举拿下襄阳和樊城。战略方针的正确指挥,让元军在水上作战中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彻底扭转了战争局面。从这一战役开始,蒙古统治者就倚重投降的宋朝将领来攻打宋朝的城池,加速了灭宋朝灭亡的步伐。而南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朝廷腐败,救援无力,将帅软弱无能。

结语:

虽说,宋朝整体的经济水平占到了当时世界GDP的80%,但是宋朝在抵抗外族人民侵略的时候,每一次都是以防守为主。因为军队实力的不够,导致防守失败,从而"割地赔款"。这除了和当时"重文轻武"的政治制度有关外,和农民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土地政策"不抑兼并"导致农民们都只关心自己地里的收成,根本无心于边疆的战斗。

纵观宋朝的发展进程,尽管对外战争的胜率达到了七成,但军队实力太弱。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也完全都是采用"虚耗"战术,胜利的战争也不足为重。反而失败的那三成战争,却导致宋朝直接走向了灭亡。这也是为什么宋朝在对外军事上被称为"弱宋"的原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是宋代对于文治的态度。宋代之所以"重文轻武"和之前唐朝的灭亡原因有关。唐朝"藩镇割据,武夫治国"国家被这些拥有兵权的人篡夺,包括赵匡胤自己,都是以武将的身份抢夺的江山。所以宋朝在政治和制度上对于武将更是限制多多,甚至不惜"以文治国"。

自以为学习到了经验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从而奠定了整个宋朝的政治发展基调。尽管宋朝在军事实力上不如其他国家,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宋朝其经济与科技文化都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正所谓"登峰造极于赵宋一世"就是这么来的。

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初期就把地方的权利全部收归于中央了,导致地方没钱也没兵,甚至是以文官担任高级将领的职位。宋朝也将"科举制"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痴迷于文官的选拔,并且,为了笼络文官的心,宋朝从未发生过官员被斩首的事情,大量的文官官员发展到后来,也出现了腐败的问题,对后来宋朝的财政方面是个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说,宋朝是"兴也在文,亡也在文"。

三、宋朝对外战争虽然胜率较高,但这是基于一味防守的基础上的,赢了,损兵折将,输了,立刻一无所有

1、依靠城池防御,胜之不武

造成宋朝战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宋朝每一次都是打防御战,依靠城池之利,每一次都是防守而不是进攻,一旦战败,损失必定是上千万的。而且宋朝的捧日军不会骑马对抗,面对战争都是凭借自己的双脚与对面的马蹄作斗争,在这一点上就已经失去优势了。待到敌人骑马绕场一周,这些捧日军穿着厚重的防护盔甲也跟着绕场一周,力气都没了还谈何打仗?

(古代骑兵)

檀渊之战是宋真宗御驾亲征,出战前夸下海口说一定会打败辽军,最终也是落得个"檀渊之盟"。檀渊之盟是在北宋真宗年间与辽国签订的盟约,从内容上来看,虽然北宋做出了很大让步,但在一定程度上,北宋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换取了北宋百余年的和平。和平的代价就是需要每年都缴纳贡岁,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除此之外,王安石等维新变法派认为签订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暂时不再兵戎相见,百余年间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边境恢复和平之后,两国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但宋朝君臣:

"忘战苟安,重文轻武。"

完全忘记了自宋太祖时代起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雄心壮志,导致大宋国力日弱,民风日益萎靡。

2、赢,损兵折将,输,一无所有

襄阳之战是南宋被元朝灭亡的重要战役,襄阳的失守让元王朝登上历史舞台。当时的元军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对于军队的训练也是专业有素。反观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导致将帅软弱无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吕文德,他被利益蒙蔽,让元军占据了襄阳这个有利地形,再加上宋军一直防守从不进攻,导致最终宋军战败,襄阳被占领没多久之后,宋都就被攻陷了。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