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头条:庞统“血坟”是咋回事?跟落凤坡有什么关系?说说正史上的庞统

时间:2023-03-03 17:01:0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庞统墓在今天的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这里同时还建有祭祀庞统的祠堂"汉靖候祠",这就是墓祠合一的庞统祠墓。然而,此处却并没有埋葬庞统的真身,庞统的真身埋在庞统祠东北1.7公里的山中。当时庞统在刘备攻雒城的战斗中战死于此,因为庞统是中流失而亡,血染战衣,所以当地人又把此墓叫做"血坟",有些文章中"血墓"这个叫法是不准确的。

庞统祠墓位于德阳罗江县,墓祠合一。


(相关资料图)

庞统墓,但是没有埋葬庞统真身。

经由《三国演义》的演绎,此地就成了后来大名鼎鼎的"落凤坡"。所以是先有庞统在此地战死,再有后人附会此地为落凤坡,但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实在太大,很多人都误解为先有落凤坡这个地名,再有庞统战死于此,甚至于明代的地理著作《广舆志》都收录了这样的说法,这是必须要加以澄清的。至于是因为庞统道号"凤雏",所以命丧"落凤坡"是天意的说法,则更是一种民间传说了。

落凤坡这个地名是三国之后才有的。

在《三国演义》中,有"凤雏卧龙,得一可安天下"的说法,在这种说法的渲染下,庞统和诸葛亮在大家的印象里是水平相当的人物。那么正史上的庞统,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事实上,正史中也是有卧龙凤雏的说法的,这个说法来自于《襄阳记》,是庞德公对当时襄阳士人的一个评语"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三国演义》里,就是司马徽给刘备推荐的诸葛亮和庞统,而在《三国志》里,真正的推荐人却是徐庶,而徐庶只推荐了诸葛亮一人(《三国志·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所以庞统有才能不假,但是当时的人是不是都认为他和诸葛亮可以相提并论,这实在值得商榷。

庞统长得丑是一个谣言,但是经由文学作品的渲染,深入人心。(剧照)

而又根据《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的记载,刘备最开始并不觉得庞统具有很大的才能,所以也没有重用庞统。这里插一个题外话,关于庞统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就是庞统是因为长得丑而不被刘备重用,这个在正史中也是没有依据的。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庞统的长相,更没有说过他长得丑,这个是必须替庞统辩诬的。"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刘备只给了庞统一个县令的小职务,而且因为庞统干的不好,还被免官了。庞统真正被刘备所重视, 是在鲁肃和诸葛亮推荐了他之后。"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诸葛亮向刘备推荐过庞统。(剧照)

鲁肃写信,诸葛亮进言,这个时候庞统的地位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依然"亚于"诸葛亮。《魏志·刘表传》注引《傅子》也提到:"傅巽目庞统为半英雄,统遂附刘备,见待次于诸葛亮。"这里傅巽说庞统是"半英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史书中也没有记载。但是两部史书都一致提到"次于"诸葛亮,应该是一个不诤的事实。

鲁肃也推荐过庞统

因为庞统英年早逝,他在蜀汉的事迹不多,主要就是随刘备入蜀,并在取益州的过程中参与重要决策。庞统早年间在江东的时候说自己"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但是从他给刘备指定的计策来看,笔者觉得实在很难称得上"王佐之才"。

罗江庞统祠内的庞统和诸葛亮合塑像

为什么这么说呢?庞统给刘备制定的主要在涪城擒杀刘璋的方案和葭萌关取成都的三策。

在涪城刘璋初见刘备,是留了一个心眼的,他带着三万军队前往涪城,而刘备此时只带着一万人孤悬益州。万一刺杀刘璋不成,刘备和他的一万人不知道该如何善终?即便真的能擒杀刘璋,但是刘璋这一路对刘备好吃好喝伺候着,完全没有任何失礼的地方。刘备即便杀得了刘璋,又将如何收拾益州的人心?会不会激起益州军民的复仇怒火,也很难说。从后来刘璋刘备反目,在雒城遭遇长达一年半的激烈抵抗,到了成都之后,更是"军民咸欲死战"来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庞统在葭萌关给刘备的战略计划,分成上中下三策。所谓上策就是悄悄派军潜入成都,他说可以"一举便定"。笔者觉得这甚至有些幼稚,且不合常理。葭萌关和成都之间还有涪城关,绵竹关等重镇,绵竹关所在的雒城就是他后来战死的地方,刘备的军队怎么可能在这么长的线路上"悄悄潜入"而不被发现呢?况且成都还有重兵,也屯有足够的粮草。庞统的这个计划实在不知所云。

落凤坡清代立碑,写的"汉靖候庞凤雏先生尽忠处"

注:文中所有照片均为本人实地拍摄,如需引用请先征得本人同意。

汉靖候祠

至于中策,和上策不同的是先吞并白水关的驻军,解除来自身后的威胁,再进军成都,但是庞统自己也知道这个方案的缺点--这样就等于公开和刘璋翻脸,必然引起刘璋的防备。

下策就是退回荆州,再做打算。这相当于刘备这一年多劳师远征,白跑了一趟。

刘备最终选择了中策,但是他在中策里加了一个刘璋不供粮草的借口,把翻脸的责任推给了刘璋,虽然这个借口也是极其牵强,但是也比庞统那个方案考虑地周全一些,至少可以在刘备的军队中形成一种错在刘璋的感觉。

笔者觉得文学作品中的庞统和诸葛亮并驾齐驱,有被拔高之嫌。正史中的庞统自视是王佐之才,然而在刘备进取益州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急功近利,实在难以相称。因为他英年早逝,在雒城杀身成仁,导致再也没有进一步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孔明 英年早逝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