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唐彬将灭吴首功让给王濬,这绝非愚蠢,他深知过大的功劳就是罪过 资讯

时间:2023-02-24 17:54:3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国后期,公元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西晋发动了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战,也就是大军攻灭东吴,此战之后,西晋实现了统一,而若问是谁第一个攻到建业,大家必然会说是大将王濬,他率领精锐水师,由益州沿着长江一路而下,东吴的长江防线难以抵挡,迅速崩塌,王濬凭此快速突进到建业,东吴末主孙皓只能投降了。


(资料图片)

其实当时西晋众将争功是必然,毕竟不是谁都能遇到接受一国君主投降的事情,这是天大的功劳啊,尤其是这是西晋立国后最大的功劳,灭蜀的时候,即便是司马氏主政, 但那也是曹魏时期的事了,因此灭吴之功,对晋军众将的诱惑是很大的。

而王濬灭吴之功,其实是一个人让给他的,这个人就是唐彬,唐彬是西晋灭吴时,受王濬统辖的将领,是王濬这支水师东进的"先锋官"。

《晋书.唐彬传》后与王濬共伐吴,彬屯据冲要,为众军前驱。每设疑兵,应机制胜,陷西陵、乐乡,多所擒获。自巴陵、沔口以东,诸贼所聚,莫不震惧,倒戈肉袒。彬知贼寇已殄,孙皓将降,未至建鄴二百里,称疾迟留,以示不竞。

当时西晋多路大军伐吴,唐彬作为水师的先头部队统帅,快速击败了各地驻防的吴军,这里除了晋军水师战力强悍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东吴将士无心抵抗。

在蜀汉灭亡之后,东吴也就是等着被灭了,期间不知发生了多少东吴官员将领北逃投降西晋的事情,这个是孙皓无法遏制的,加之孙皓也不是可力挽狂澜的君主,东吴国力日衰。

同时江东士族本来也不是真心这次孙氏的,即便孙权时期,孙氏和江东世家大族进行了大范围的通婚,以巩固孙氏的地位,但是面对天下巨变的局面,人家没打算给孙家陪葬。

因此只要面对西晋倾尽国力的征讨,除非发生奇迹,吴军是难以抵挡的,毕竟将士无心应战,也就是稍稍抵抗便投降了。

正是因为如此,唐彬的先头部队,得以快速突进,当他的部队抵达建业城外200里处的时候,便称病了,不再前行。

这就是唐彬明智的举动,有些功劳的确够大,但是不代表谁都能接得住,唐彬意识到,如今吴国灭国自己,无论是谁率军抵达建业城下,都可以迫使孙皓投降,灭吴之功可轻松获得。

但是唐彬也明白,自己没那个命去享受这份功劳。

首先孙皓也是不甘心的,他在亡国之时,也是耍了一个小心机,也就是在投降之前,派出三路使者,分别送降书给晋军三位主将王浑、王濬和琅邪王司马伷,他这是在有意挑起西晋各路将领的争夺,这样的话,吴国可能尚有一丝生机。

而当时晋军的两位主要将领,王浑和王濬就是因为争功,闹得不可开交。

《晋书.王濬传》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垒门。

《晋书.王浑传》自以先据江上,破皓中军,案甲不进,致在王濬之后。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频奏濬罪状,时人讥之。

王浑自认自己击败了吴军主力,这灭吴之功的头功应该是自己的,王濬只不过是趁吴军主力被他吸引之际,一路东进,才"侥幸"攻打到建业,本该抵达建业受降的应该是他王浑,而不是王濬。

其实王浑没能得到灭吴首功,自己也是有原因的,面对大局已定之时,王浑太过保守,担心兵锋遭遇挫败,所以在王濬急兵东进之时,王浑"顿兵不敢进",这才给了王濬独自获得灭吴首功的机会。

但是王浑不管那些,总之看到王濬拿到首功就是不满,因此他即刻上书,弹劾王濬不听节度的事情,当时朝廷已经准备缉拿王濬了,是司马炎把这件事摁下了,哪怕是后来王濬得胜归朝,朝中对于王濬的弹劾也是屡见不鲜。

所以说,唐彬主动称病,不去抢功劳的举动是很明智的,他的眼光看得还是很远的,即便不是灭吴首功,他也是凭借军功封侯的,也不会有人怨恨他什么,相反倒是有很多人夸赞唐彬的决策,《晋书》对他的评价是,"唐彬畏避交争,属疾迟留,退让之风,贤于浑濬远矣"。

这件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去抢已经到手边的功劳,也是明智之举。

参考资料《晋书.王浑传》《晋书.王濬传》《晋书.唐彬传》

可以说这位灭吴的大功臣,如果没有司马炎的庇护,早就被人撕碎了,他会死无全尸的。

而这就是当初唐彬所忌惮的,他担心的不是什么功高震主,而是说自己的地位承担不起这份功劳,过大的功劳对于他来说就是罪过。

如果当时他冲动了,自己一个人去受降了,结果会如何?短期内他会风光无限,他会名垂青史,但是他的结局肯定不会好,王濬人家是深得是司马炎的宠信,而唐彬可没有。

因此在自己获得了不该得到的功劳,身边围绕着一群眼红的将领,他的结果会如何,人家会随便编出不知多少个罪责,扣在唐彬身上,那时能有几个人替唐彬说情,司马炎会力保他吗?即便司马炎保护了唐彬一次,能保护第二次,第三次吗?

关键词: 先头部队 孙皓投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