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实时:察罕那颜:蒙古化的西夏人,信奉汉文化,两次拯救国人于危难

时间:2023-02-24 14:44:3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经常看到有网络历史发明家说蒙古消灭西夏国时进行了土杀,让西夏党项人不但亡国还灭族,其实这些言论都是无稽之谈,在西夏亡国之际,蒙古人的确考虑要土杀中兴府,但被一个人劝阻了,这个人就是自幼深受汉文化伦理道德影响、却被蒙古化的西夏人察罕。

察罕(?-1255),初名益德,或者叫逸的,唐兀乌密氏,是西夏皇族疏宗,乌密氏就是嵬名氏的异译,逸的就是益德。察罕的家族是西夏皇族的远支,进入蒙古以后,察罕的后裔就以他的本名益德做为本支的姓氏,即益德氏。


(资料图片)

察罕的父亲叫曲也怯律,是西夏末年重臣之一,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应天四年(1209),成吉思汗围困中兴府,西夏嫁女称臣求和,就是曲也怯律作为使者去议和的。之后,成吉思汗西征,逼迫西夏出兵被拒绝,两国关系又进入紧张状态,西夏对边防加强防御,曲也怯律就被派到甘州镇守。

西夏在中后期非常推崇儒家文化,建立太学,兴盛教育,名门贵族没有不受汉文化影响的,曲也怯律家族也不例外,他家有良好的家学教育环境。曲也怯律的嫡长子曲也怯祖举进士第一名,也就是头名状元,入蒙后跟随察合台任职达鲁花赤,治理西域地区。

察罕就是曲也怯律的庶子,因为嫡母比较凶悍,知道察罕生母有孕后,嫡母就把怀孕的妾室嫁给放羊的属民及里木。察罕出生后也没有改变母子俩的处境,被指派去做放羊娃。因为曲也怯律家的教育环境优良,察罕耳濡目染之下还是很通礼仪。

在察罕十三岁那年,被蒙军劫掠回去,因为放羊技术娴熟,又被指派去做放羊娃。他每次放羊的时候,总是把帽子摘掉放到木棍的顶端,去练习跪拜礼节。

有一次,察罕的行为被出猎的成吉思汗看到,问他在干什么。察罕回答说:听说有贵人要路过这里,我在练习拜见贵人的礼仪。成吉思汗觉得很惊奇,认为察罕敏慧通达,通晓礼仪,对他很有好感,就把察罕带回去交给孛儿帖皇后,充当第五个儿子。

从此,察罕就在成吉思汗的宫帐内廷长大成人,被赏赐蒙古姓氏,还迎娶了弘吉剌氏的女子为妻。从小接受汉文化伦理熏陶的察罕,很快成长为一个勇武的青年,开始为成吉思汗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察罕先后在攻金、西征等战役中立功,被擢升为御帐前首千户。接下来,察罕就要面对蒙古铁蹄转向母国的局面。

太祖二十一年(1226),入侵西夏的蒙军所向披靡,破黑水城,毁沙洲,屠肃州,六月份就进军甘州,甘州主将曲也怯律,副将阿绰,蒙军的主将则是察罕。

背井离乡的察罕,就在这种情况下,与父亲在甘州城下相逢,爷俩的心情,相信是很复杂的。曲也怯律没想到,这个不被嫡母容忍的小庶子,居然在异国他乡出人头地,真是莫欺少年穷啊!

甘州前面的肃州因为不降被屠到只剩一百零六户,深知蒙军凶残的察罕不忍心看到甘州再遭屠戮,就潜入城中劝告父亲投降,以保全一城的生灵。

曲也怯律经过艰难的抉择,决定听从儿子的建议,以投降换取一城的平安。就在曲也怯律准备投降的时候,消息不慎泄漏,被副将阿绰得知。

英勇又忠君的阿绰非常不耻曲也怯律的投降行为,他联合三十五位爱国同袍,设计杀死了曲也怯律,全面接管甘州防务,拼死坚守。察罕没想到走到这一步,只能下令强攻甘州,硬骨头阿绰带领全城军民血战,生生把蒙古铁蹄的脚步阻挡。

东路军的成吉思汗听说甘州久攻不下后,亲自来到甘州督战,在遮天蔽日、绵延不绝的蒙军面前,甘州渺小的就像蝼蚁一般,但勇猛的阿绰将军并不惧怕,依旧带领军民为了自己的祖国而战,直到城破战死的那一刻。

看看伤亡惨重的蒙军,成吉思汗很不高兴,准备下令土杀甘州以泄愤,也算是为察罕的父亲报仇。就在命令下达时,察罕跪下了,他诚恳的向大汗请求,请大汗宽恕赦免甘州,只把追随阿绰将军的三十五将处死即可。

从父亲被杀,到阿绰看似不自量力的浴血奋战,劝降的察罕不知道是什么心情,或许有丧父的愤慨,也有对阿绰的敬佩,还有对族人的怜悯以及内心深处升上来的羞愧吧。

但不管察罕是何等心情,他还是为了甘州城的满城生灵,跪求成吉思汗开恩赦免。爱才惜才的成吉思汗沉默良久,挥手答允了察罕的请求,甘州城的人们才得以逃过一劫。

太祖二十二年(1227),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围困西夏都城中兴府。闰五月,成吉思汗去六盘山避暑,鉴于中兴府城坚粮足,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成吉思汗又命察罕前往招降,夏末帝李睍拒绝投降。

成吉思汗对西夏已经失去忍耐性,不会再像以往那样撤军,这次的目的就是灭国,中兴府在蒙军的围困下,坚挺了六个月,城内遭遇地震,又遇到瘟疫横行,粮食绝尽,真是天灾人祸祸不单行,末帝李睍眼看就要抵抗不下去了的时候,成吉思汗死在六盘山上。

蒙军秘不发丧,继续围困中兴府,七月,末帝李睍被迫投降。蒙军诸将纷纷要求土杀中兴府,以告慰成吉思汗在天之灵,察罕再次出面,力谏而止,蒙军只把西夏皇室土杀殆尽,让城中居民逃过一劫。

就是因为察罕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带兵消灭母国的行为,对他来说,也有无法言说的痛苦,就像一个孩子在生母和养母之间的艰难抉择一样。

察罕长在蒙古,接受蒙古姓氏,娶了蒙古妻子,他虽然是党项人,却在成长过程中完全的蒙古化,选择了抚养他长大的蒙古,在情感上也是必然的。但是,他也没有放弃母国西夏,为拯救母国臣民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的。

人性的复杂性有时候真的很难评说。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元史、新元史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

察罕亲自入城去安抚亡国遗民们,使惶惶不安的人心慢慢安定下来,为后来西夏人融洽的融入蒙古做出贡献。

察罕历经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侵金灭夏西征伐宋,屡立战功,曾多次被元太宗窝阔台、元定宗贵由、元宪宗蒙哥赏赐财物和提拔重用。宪宗五年(1255),察罕去世,被追封为河南王,谥号忠宣。他的子孙后代在元朝继续飞黄腾达近百年,几乎和蒙古元朝相始终,一本元史,他的家族都有四人列传,成为西夏人入元后具有影响力的氏族之一。

严格的说,流落异国的察罕,带兵消灭母国的行为,已经属于叛国,如果察罕是汉人,有这样的行为,大概早被喷出翔了,不过,由于党项人没有在后来的世界占主导地位,察罕反而没有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机会。

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有时候很难评判是非对错,在国家频临灭亡的大趋势下,察罕能够有仁爱、恻隐之心,以一人之力拯救二个城市,活人无数,这也是他天大的功德,不能无视。

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庶子,因为不能见容于嫡母,深处恶劣的环境,自身还不忘记学习,在十来岁流落异国他乡后,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也没有气馁颓丧,而是把握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见察罕本身的品质就是很优秀的。

如果察罕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别人再给他机会也抓不住,察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甘州、中兴府无数生灵被屠的命运。

曲也怯律虽然是察罕的父亲,却没有认真履行父亲的职责,而是任由妻子欺凌察罕母子,放羊就放羊吧!被敌国掳走就掳走吧!这样的父亲真是一抓一大把,他们的孩子却并不都是察罕。

对察罕来说,是成吉思汗养护了他、赏识重用他,还为他娶妻,对他有善待、知遇之恩,人心都是肉长的,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的察罕,怎么不对成吉思汗忠心以报?为他征战四方呢?

关键词: 成吉思汗 自己的努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