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街亭之战,马谡为何打破诸葛亮截断要道的部署,选择在山上扎营 天天微头条

时间:2023-02-20 14:07:1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轻而易举夺下曹魏陇西三郡,却在关键战役街亭之战中,力排众议选用了没有独自带兵经验的马谡担任主帅。

马谡在山上扎营,结果被张郃重兵围困,因缺水军心大乱导致惨败,街亭丢失,诸葛亮不得已退兵。第一次,也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北伐无功而返。马谡也因此与赵括齐名,成为"纸上谈兵"的典型,留下千古笑柄。


(相关资料图)

但是,马谡在山上扎营的方法一定就是错的吗?如果马谡在山下扎营,就真的可以抵挡住张郃的进攻?

恐怕未必!

作为正史研究,我们要抛开小说《三国演义》的定式思维。

打仗,不是诸葛亮给个锦囊,到地方拆开,按着来就能打赢的。就以街亭之战来说,马谡出兵前,诸葛亮究竟有没有跟马谡交代战术,如果交代了说的又是什么,其实我们都不能确定。

正史《三国志》,关于街亭之战相关人员的传记中,全都没有写诸葛亮认为这场仗应该怎么打。

只有北宋《资治通鉴》,提到"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这也不能说诸葛亮真的给马谡做了什么具体部署,或许指的是马谡在带兵的方式方法上不符合诸葛亮的一贯规范。

再说了,就算诸葛亮真的让马谡如何如何,一旦战场情形与诸葛亮预想不符,难道还不让他变了?打仗讲究因地制宜、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如果真的拿个锦囊做提线木偶,这种将领是不合格的。

因此,讨论街亭之战马谡的战术是否得当,我们应该就事论事,排除诸葛亮的因素,不要说什么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话选择上山扎营。

接下去我们来看,马谡选择上山扎营的战法,究竟有没有道理?看看街亭战场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

秦汉到三国,亭是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十里为亭,十亭为乡,若干乡为一县。也就是说,亭比县小两级,可以等同于今天的行政村。

这也就说明了,街亭不可能是一个城墙坚固的堡垒。而且,街亭的地理位置又比较特殊,它处于曹魏纵深之地,并且原本狭窄的通道在那个地方突然变宽,这属于典型的"易攻难守"地形。

通过综合各方史料可以了解到,马谡当时人马大约是两万人,从祁山向街亭进发。而曹魏在洛阳得到诸葛亮出兵的情报后,立刻派遣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抢攻街亭。

由于诸葛亮稳扎稳打,是先进入祁山,夺下陇西三郡后再命马谡出发,在夺三郡的时候曹魏已经收到情报,所以基本上双方人马出兵的时间大体相当。

根据实地勘测,祁山大营距离街亭大约400公里,而洛阳距离街亭大约700公里。时间上,似乎马谡占有优势。

但是,洛阳到街亭,是曹魏境内的通途大道,张郃的军队可以毫无阻碍地飞驰前往,但马谡这边则是在敌国境内,必须处处小心谨慎,因此这300公里的长度差距不能给马谡争取太多的时间。

于是问题就来了,马谡兵马没有张郃多,街亭也不可能有坚固的城防,现在才比张郃早到没多久,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构建防御工事,你凭什么觉得马谡可以抵挡张郃,守住街亭?

因此,从这个状况来看,马谡似乎只能依靠地利优势,上山扎营。

马谡率领部队上的那座山,大概二百多米高,方圆几千平方米,适合屯兵。而这座山正好在大路之旁,居高临下,一览无余。

如果张郃要进攻诸葛亮的岐山大营,绝不能放着山上的马谡不顾。因为马谡随时可以从高处俯冲而下,将张郃的大军拦腰截断,到时,张郃首尾不能相顾,必然惨败。

而因为马谡居高临下,张郃的行动可谓一览无余,想绕道偷袭都是没门的。

所以,马谡上山扎营,从战术上来讲,不能算错。相反,这可能是唯一可以获胜的方法。但是注意,我只是说马谡上山扎营的选择可能没错,却不代表马谡在整个指挥过程中没有问题。

事实上,由于统兵经验的匮乏,马谡在上山时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没有保护好水源!

根据史书记载,陇山"上有清泉四注",是不应该缺水的。或许正是如此,让马谡心生大意,没有派兵看护好水源,导致被张郃围困于山上断了水源,几乎全军覆没。

因而如果一定要说责任的话,马谡自然是难辞其咎,但诸葛亮破格提拔经验不足的马谡担当重任,恐怕应该也要为战败负领导责任。

关键词: 街亭之战 一览无余 居高临下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