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假如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坚持不投降、不赔款,结局会怎样?

时间:2023-02-18 20:55:0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众所周知,清末那百年的黑暗时代,是我们国人心中永远的痛。鸦片战争后,虽然在短时间内有兴起过洋务运动,但内部已经彻底腐烂的清王朝只把目光对准了西方的先进武器,对于那些文化甚至科技方面的深层次东西,却不太在意,这也是导致后来"甲午战争"中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要知道当时不止是中国有洋务运动,日本也在向西方学习,但日本天皇却是全盘照搬西方的科学和文化方面的精髓,一点也不介意去显示日本的弱势。

在日本向着资本主义国家转型的时候,清政府正在为慈禧老佛爷的生日大肆庆祝,这些庆祝用的银子甚至是挪用北洋海军的军费。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甲午战争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不过,战败之后的举措是否真的只有割地赔款这一条路呢?那还真的不一定。


(相关资料图)

虽然当时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国力迅速提升,但一个小国先天的缺陷是无法在短时期弥补过来的。日本海军当时虽然在旅顺可以登陆天津,而且有不少下级军官也是这样想的,但上层却知道,日本是经不起长期远程对中作战的。即使当时的北洋海军已经大败,但是在福建等地还是有部分海上力量可以一战的,而日本当时除了对清朝用兵以外,也在朝鲜方面有摩擦。熟悉日本的读者应该都清楚,这个国家在发动对外战争的时候总喜欢多点线大面积铺开,所以当时的日本登陆清朝畿辅地区是没问题,但再想纵深进入南方,那显然是难以做到的。

当时的日本军队打到最后已经到了要靠国内的娼妓来捐款筹集军费的地步,可想而知这种外强中干的内情要是让清政府知道,最后能否甘愿割地赔款还真的不是定数。既然这是一锤子买卖,而且一不小心还可能会被识破,日本索性见好就收,而这个时候的清政府因为慈禧的生日之事,更是想着早点结束这场战争。

其实,彼时清政府内部虽然已经处于烂得不能再烂了的地步,但是一只狮子和一只饿狼相比,还是要有力量得多,如果选择迁都的话,可能结果会是另外一种发展状况了。但满清统治者已经被日本人给打掉了魂,加上广岛谈判的时候并未成功,日本人的色厉内荏让当时的清政府胆战心凉,最终还是把李鸿章从天津召回来,准备进行再一次谈判。

当时为了这次谈判也是商讨了好久,是割地赔款还是迁都后继续作战,实际上都各持一词,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以和谈为主,李鸿章的交涉奏折被光绪皇帝批准了。这份奏折便是《马关条约》的前身--割地,赔款,承认朝鲜的独立。从此,中国彻底进入了一个暗无天日的时期,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应该有所了解,当时的日本实际上只有七个常备师团,后备的兵力也不过五十余大队,而前方还有大部分的兵力位于朝鲜而不是在中国。对于中国的控制程度到了京城已经是日本最大的控制范围了,当时如果清政府真有胆子一战,日本的后备兵力要挪出二分之一还多放到直隶,而他们面对的将是数十万清军,中国并不是真的没有一战之力的。一个直隶已经快把日本的军事力量打空了,只要皇帝有决心有胆识,只要有一个战略目光比较好的将军,我们也断然不会签订《马关条约》。

当然,除了清政府的懦弱,美英等国也承担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这两个国家开始从中推动和谈。而在东北方面,俄国也开始向边境调兵,同时英国还给中国增派了大型的巡洋舰,这一切都让日本投鼠忌器。毫无疑问,他们这样帮助中国也是有其他心思的,当时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后,还是要把辽东半岛拱手相送。

所以说,其实在甲午战争后,虽然中国是战败了,但只要有胆打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提前开始抗日战争,想想当时日本占了东三省后,也是无力前进,只能用文化侵袭的方式来改变东北。可惜清政府实在是太过腐败,又怕南方某些势力会趁机独立,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以一种屈辱的方式来和谈。

百年的黑暗,让中国受到了多大的伤害,好在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从未忘记这段耻辱的日子,好在如今中国已经傲然屹立在东方之林,再不会有哪个国家敢轻视这只已经醒来的雄狮。

文|南書房|清史篇

感谢观看由「南書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关键词: 割地赔款 洋务运动 北洋海军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