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刘伯温什么时候知道朱元璋要杀功臣?看看朱元璋宴请功臣的菜吧!

时间:2023-02-15 20:59:0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朱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资料图)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等等。

经过朱元璋在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葬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的一生是非常励志的,他放牛娃出身,祖祖辈辈都是贫民,当过和尚,要过饭,最后竟然黄袍加身,当了皇帝。

朱元璋能当上皇帝,手底下自然有一批能臣良将辅佐他,其中最主要的谋士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刘伯温凭借自己的智慧帮助朱元璋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也并没有亏待他,但是朱元璋对自己越好,刘伯温心里越害怕。

刘伯温原名叫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刘伯温进献《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朱元璋即位后,刘伯温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家乡。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虽然朱元璋是草根出身,许多有才能的武将也都帮了朱元璋很多,但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当上皇帝后非但不感激这些曾经为他出入战场的患难兄弟,反而找了一些名由将他们赐死了。

朱元璋借他的皇后生日之际宴请刘伯温等大臣,但其本意实际是要警醒他们:对他的孙子、未来的皇帝孙朱允炆要尊重和效忠忠心。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但朱元璋的这番动机,刘伯温等大臣刚开始是不知晓的。他们满心欢喜的去赴宴,本以为可以大快朵颐,与朱元璋开心叙旧。但是当菜肴上桌时,这帮吃惯了锦衣玉食的老臣们,很是诧异的看着寒酸的素菜,你望望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动筷儿。朱元璋见此,笑了笑让太监换菜。

不一会儿,兔肉、鱼肉、狗肉各种荤菜都上桌了。大臣们见到这么多荤菜,大多都开始大快朵颐。

除了一个人就是刘伯温,他看到这些菜色以后,冷汗都流出来了,他猜到了朱元璋的意思。徐达看到了刘伯温的不对,便在宴席过后找到刘伯温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朱元璋原本倾心培养了大儿子、太子朱标,准备让朱标继承大统。结果1392年,朱标却突然因病去世。朱元璋对朱标感情至深,就准备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但是,朱允炆年纪较轻,而且朝廷内的根基不稳。

所以,朱元璋就开始了有目的的杀戮,这次杀戮的目标主要是掌握兵权的将领。同时,为了平衡南北方官员的势力,改革了科举的录取标准。

这个有名的就是蓝玉案和南北榜案。

开国将领蓝玉被杀,开国功臣冯胜(开国二十一功臣之一)被赐死,很多开国元勋被牵连。

总结下来,朱元璋钦定的开国二十一功臣中,只有两位被诛杀,可见朱元璋的杀戮是有标准来区分的。只有那些结党营私,可能会威胁到大明统治的才会被杀掉。

刘伯温面色沉重,只告诉徐达往后行事小心,不可居功自傲,皇上已经对我们这些大臣起了杀心。这可就吓坏了徐达,忙问缘由,刘伯温说:刚刚上的最后三道菜分别是清蒸燕窝,红烧兔肉和焖狗肉,这代表的分明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啊,皇上这是要大开杀戒啊。听到此徐达吓了一身冷汗。

不久,刘伯温这一语成谶。朱元璋不久就大开杀戒,大肆屠杀开国功臣。

朱元璋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

一、整治吏治,惩戒贪污腐败;

二、废除宰相制度,分散权力配置,加强中央集权;

、除掉权臣,为朱允炆继位扫清障碍。

朱元璋当时杀戮的不仅仅是明朝的功臣,更多的是他认为应该被杀掉的各级官吏,及其党羽。朱元璋的屠杀是有明确目的,并区别对待的。这些杀戮就比较有名的就是明初四大案,据说杀戮的总人数达到了惊人的十万以上。朱元璋开国之后钦定的二十一位开国功臣,怎么算都不够杀的呀。其实这二十一人中,只有几个人被诛杀,多数战死,部分是善终,病故的也属正常死亡。

一、整治吏治,惩戒贪污腐败

朱元璋因为自己出身贫苦,所以,对于那些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官员是异常的痛恨,因此在明初时制定了及其严苛的法律条文《大诰》。官员贪污银子60两以上就要被杀头,甚至被扒皮填草,以示警戒。而且百姓可以随时将发现的贪官污吏扭送到上级官府承办。

有名的大案就是郭桓案、空印案,众多中央和地方的官员被杀。

二、废除宰相制度,分散权力配置,加强中央集权

朱元璋为了达到废除宰相和中书省的目的,开始大规模的屠杀朝廷重臣。这些人大都是身居高位,公侯爵的居多,平日多是飞扬跋扈、不知韬光隐晦,而且交往过密。

有名的就是胡惟庸案,多名开国时被封公侯的功臣被株连。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取消了左右丞相,废除了中书省,其事由分别由六部处理。

屠杀牵涉的重要人物:

开国功臣李善长(左丞相,开国二十一功臣之一)被族诛。

开国功臣胡惟庸被处死。

开国功臣徐达(右丞相,开国二十一功臣之一)应该是病死的。

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被胡惟庸所害。

三、除掉权臣,为朱允炆继位扫清障碍。

关键词: 开国功臣 开国元勋 贪污腐败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