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赵普:大宋谋士,相继辅佐两代皇帝,连任三朝宰相

时间:2023-02-07 11:54:5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历朝历代都有著名的宰相。春秋战国时期有管仲;秦朝时期有著名宰相李斯;汉朝时期有开国功臣萧何;唐朝时期有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相房玄龄;宋真宗时期则是有寇准。

这些宰相协助君主治理国家,使国家不断变得繁荣昌盛,这才有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强盛的国力;致使大唐开创贞观之治迎来了盛世,走向世界巅峰;北宋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得宋辽两国和平友好数年,开展贸易造福百姓。这些朝代的辉煌时期,离不开君臣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


(资料图片)

唐朝时期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是唐太宗为了纪念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而建立的;宋朝时期同样也有为了纪念功臣,所建立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赵普就是其中之一,赵普曾与为宋太祖赵匡胤谋划陈桥兵变,致使其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也称得上为大宋""第一谋臣""。

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公元960年,听说契丹联合后汉攻打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没有辨别此消息是真是假,便匆忙派遣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抵御敌人。后周的军队到陈桥驿的时候,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划发动兵变,但是赵匡胤再三推辞。

于是赵普将赵匡胤灌醉,发动兵变,拥立赵匡胤为皇帝,随后石守信等人迎接赵匡胤入城,并胁迫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宋太祖即位后仍然继续使任用后周的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以此来得以维系前朝官员之心,赵普因为辅佐赵匡胤有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加强中央集权

在朝堂之上,宋太祖赵匡胤召见赵普,向他问道:""天下从唐末以来,数多年战争无休无止,我想要使天下从次以后没有战争,使国家长治久安,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赵普知识渊博,精通治世之道,在听闻赵匡胤的询问之后,便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很快地给出了答案。

赵普回答道:""天下多年战争无休止的原因在于,藩镇的权力过于强大相反君主的权力过于衰弱,要想改变这种君弱臣强的局势,必须他们的权力,减少他们掌握的财力,收回他们精锐的部队,天下自然会没有战争"",这些政策则是""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还没等赵普回答完,赵匡胤便通晓赵普的用意了。

从这天起,一个加强中央集权的计划应运而生,若加强宋朝的中央集权,最重要的还是兵权。公元961年的夜晚,宋太祖赵匡胤将石守信等人留下,说是要联络一下将领兄弟之间的情谊。

当赵匡胤有了醉意之后,他向这些将领透漏出自己当皇帝的苦处,担心将领会起兵造反,夜不能安,不像你们这些做臣子的,没有忧虑。赵匡胤又说道:""假如你们的部下起兵造反怎么办,我与你们结为亲家,从次双方没有猜忌,岂不美哉。""

石守信等人明白赵匡胤的意思,便表示会誓死效忠于赵匡胤,第二天便纷纷交出兵权,赵普功不可没晋升为枢密使。这些政策,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但是其副作用所造成的财政危机也随之而来,并且一直深远影响着宋朝直至其灭亡。

晋升为宰相

公元964年,范质、王溥、魏仁浦三次递交了辞职申请,告老还乡,三位宰相曾是后周的宰相,拥立赵匡胤做君王,对后周与宋朝权力的交接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宋太祖经过几次挽留三位宰相,可是三位宰相去意已决,无奈之下,赵匡胤批准了他们的辞职申请,从次三位宰相不再主持国家政务。

三位宰相的离开,使得朝堂之上没有了宰相,赵普由于当时辅佐赵匡胤有功,帮助赵匡胤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赵普则成为了宰相的候选人,但是当赵普被任命为宰相后赵匡胤却没有赋予他签署朝廷公文的权力,这个权力之前的宰相都会有。

赵匡胤再削弱兵权的时候,想将宰相的权力一并削弱,对赵普说:""你只管呈上奏折,我替你签署,赵匡胤并不想把刚刚到手的权力再次交出去,但是赵普却对赵匡胤说:签署的权力时宰相的职责并不是皇帝的职责,赵匡胤无奈之下,只好将权力还给赵普。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是小官员出身,相比于其他的文臣官员来讲,他要比别人的学问低得多,赵普升任为宰相后,宋太祖赵匡胤劝他多读些书,赵普每次回家之后,就认真读书,第二天处理政务就会非常敏捷。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是为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一职,在宋太宗赵匡义与赵普的闲聊中随便问赵普,有人说赵普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点头称是。

在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皇权和相权是一对矛盾,相权的增强就会使皇权削弱。元朝时只设置了中书省,因此相权有所加强,统治集团分崩离析,也因此导致了元朝的统治非常短,仅有九十八年。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要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原因,一旦相权增强,必定会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因此在明朝,丞相制度被朱元璋废除了。

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王朝--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自己亲自管理六部,取而代之的则是殿阁大学士。所谓的大学士则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明成祖设立内阁,但是这并不是近代化的产物,他与西方代议制度的国家截然不同。明朝内阁辅佐皇帝,商讨军国大事,至此之后,那个地位逐渐上升,慢慢地有了专门的属官。

中国历史不断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特点,皇权的加强相权必定会削弱相权,这是一种相互的矛盾,也反映出政治制度变化的特点。

明朝取消了丞相制度,意味着皇权的加强甚至到达顶峰,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统治阶级的稳定,但是明朝后期却是宦官专权,最后导致了国家得灭亡。至此,中国历史上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中国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时,皇权的加强也从次达到了巅峰。

这让人不得不感叹,从前赵普凭借半本《论语》,辅佐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如今赵普还是运用半本《论语》,辅佐宋太宗赵匡义治理天下,可见其将《论语》掌握的有多么通透。

公元992年的秋天,赵普在洛阳病逝了,宋太宗听闻了这件事非常震惊和悲痛。赵普是开国的元老,从政了五十年,辅佐了两位皇帝,三次出任宰相,做事非常果决,倾尽全力为朝廷效忠,对国家也同样非常尽忠,是当之无愧的江山社稷的功臣。

宋理宗年间,赵昀将一份记载有宋朝功臣的名单交给画师,这份名单上总共有二十四个人,这二十四个人都是宋朝的功臣,其中就有开过功臣赵普,画师将他们画了下来并把他们放进了昭勋阁之中,用以纪念他们,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宰相制度的废除

关键词: 中国历史 中央集权 陈桥兵变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