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曹操杀杨修,并非因为他耍小聪明,若你是曹操,也绝对会处死杨修|今日聚焦

时间:2023-02-06 21:04:3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杨修之死》是很多人印象都相当深刻的一篇课文,这一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章节生动地描绘了杨修的恃才傲物,并且相当明显地将杨修的死因归结于他个人的性格。

罗贯中不愧是文学大家,他在刻画杨修这个人的形象时选取了多个事例,如杨修等人分食曹操的"一盒酥",而后杨修解释为"一人一口酥",他的这点小聪明使得曹操无言以对。又比如曹操在门上写下了"活"字,杨修以"阔"字解之命令下人将此门扩建,使得曹操对他的卖弄相当不满,而其后杨修一语道破曹操"梦中好杀人"的伎俩,更是埋下了重重杀机。


(相关资料图)

罗贯中描写杨修的死因,为中国文学贡献了一个相当著名的熟语"鸡肋鸡肋",也为中国文学世界塑造了一个经典的卖弄才华的形象。

但《三国演义》毕竟只是民间的通俗读物,罗贯中总结的杨修之死在逻辑上是有致命缺陷的,更为重要的是杨修的死因并非只是因为爱耍小聪明这么简单,罗贯中的描写还是过于简单化和脸谱化了。

因此,不要被《三国演义》骗了,杨修之死绝不是因为他耍小聪明,杨修这个人必定会为曹操所杀,但他的真实死因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的,那就是杨修参与了曹魏阵营内部的嫡庶之争,这一点才是曹操必定要除掉他的真正原因,并且杨修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

曹操这个人在东汉的出身并不高,他论显赫比不上"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论血统也比不过"织席贩履"的刘备等人,但他的能力在整个东汉末年无疑是最高的。虽然后世的文学家们都尊刘抑曹,但即便是他们如此贬低曹操,曹孟德的英雄气概和无双才华仍旧折服了无数人。

官渡之战、仓亭之战以及北征乌桓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曹操成为了中原北方的真正霸主,曹魏家族为此一直睥睨天下。即便是在赤壁之战失利之后,曹操也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曹魏掌控的北方以及后来的关中地区一直是鼎立的三足中最稳定富庶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但此时的他已经痛失两名爱子且为偏头痛所扰,恐怕自己时日无多的曹操自然要着手选定继承人的问题。

长子曹昂本是曹操最为倚重的儿子,文武双全的曹昂早就被曹操选定为自己的最佳继承人,但曹操因为没管住自己的下半身害死了他。建安二年,曹昂随曹操出征张绣所在的宛城,张绣打开城门投降曹操,但曹操竟然要纳张绣的婶婶为妾,张绣为此便萌生了杀机。

得意忘形的曹操被张绣抢先一步下手,曹昂为了救曹操而死,大将典韦断后被张绣部下所杀,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死于这场哗变。

宛城之战可以说是曹操心中永远的痛,他的爱妻丁夫人在得知此事之后更是回到了娘家,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到曹操的身边。曹昂死后的12年后,曹操再一次失去了他喜爱的小儿子曹冲,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称象的曹冲,他和砸缸的司马光、让犁的孔融等人一样,是历史上著名的神童。

但曹冲在13岁的时候突发疾病去世,《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对于曹冲的死有着相当不同的看法,前者只是简单地陈述了曹冲因突发疾病而死,但后者似乎有所指地表示曹冲的死与当时的候选人曹丕有直接关系,很多人也认为曹冲是曹丕害死的。

曹冲是否是曹丕害死的,这一点在历史上都没有定论,但痛失两个爱子的曹操在此时是相当痛苦的。曹操一生颇为风流,他一共生育了25个儿子,但只有5个人真正地入得了曹操的法眼,这五个人分别是曹昂、曹冲、曹植、曹丕、曹彰,其中曹昂和曹冲已经撒手人寰。

曹操对曹彰颇为器重,他曾经还特意向刘备夸耀:"我有这个黄须儿,你刘备连子嗣都没有。"但曹彰的条件距离成为曹魏的当家人还很遥远,因此曹植和曹丕便成为了两个最佳的候选人,曹操的摇摆不定使得他们兄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曹操还是钦定了曹丕。

曹植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是受害者的形象,世人大都称赞他的文采而忽视他阴暗的一面,尤其是《七步诗》流传数千年,使得曹植在舆论方面占尽了上风。

但政治从来都不是过家家,曹植与曹丕之间的斗争充满着流血与杀戮,吟风弄月的曹植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善茬,曹丕在竞争的初始阶段险些被曹植团灭。崔琰因为曹植等人的陷害而被迫自杀,毛玠也因为参与到了这场争斗中而入狱,最终在囹圄之中惨死。

曹植之所以能够占据上风,与他身边的谋士是分不开的,军中主簿杨修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此时的曹操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他不希望曹氏集团内部因此而四分五裂,数次痛失爱子的他更不希望曹丕、曹植二人自相残杀。为此曹操采用了贾诩的意见,决定以长幼顺序来任命自己的继承人,为此胜利的天平便开始向年长的曹丕倾斜。

但这便违背了曹操一开始以才华来选定继承人的承诺,为此曹植显得相当不满,而杨修更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曹植表现自己不满的方式仅仅是终日饮酒放浪形骸,而杨修则要露骨地多,他不仅在曹操选定了曹丕为太子之后继续与曹植来往,还不断怂恿曹植继续斗争。

而建安元年迎接汉献帝入许昌的曹操,自然要拉拢这位汉朝末年的文人首领,但羽翼逐渐丰满的曹操开始有意地打击杨彪,建安十年,杨彪被曹操罢免官职,次年便称疾不出。

杨彪的示弱保全了自己,而他的儿子杨修则却不明白老爹的苦心,也或许是不愿意蛰伏,反而参与到君王最忌讳的"夺嫡"事件中,如果换做你是曹操,能不杀他吗?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在建安二十四年秋,曹操随便找了个罪名便将杨修杀死了。换句话说,即便是"鸡肋"事件没有发生在杨修身上,曹操还是会以其他的借口杀死他,因为此时的杨修在曹操的眼中实在是太危险了。

杨修不仅三番五次地怂恿曹植与曹丕争斗,期望通过继承人这一事件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投机,更为重要的是杨修本人还是袁氏的外戚。官渡之战以后,袁氏家族与曹操可谓是不共戴天,杨修这样的分裂行为不由得曹操不杀他。

曹操杀死杨修不是一时之气,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事件,杨修的出身以及行事风格使得曹操必定要杀死他,而杨修参与到曹操的家务事中只是催化剂,加速了自己的死亡而已。

曹操早年间与杨修的关系颇为亲近,"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这很大程度上与杨修的父亲杨彪有关,他是东汉末年大名鼎鼎的儒学宗师,更为重要的是杨彪的背后是当时的望族弘农杨氏。

关键词: 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