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南明武将有多跋扈当面顶撞史可法,接旨时掀翻香案大吼

时间:2023-01-28 17:43:5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宋太祖赵匡胤虽是武将出身,但是他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孤儿寡母的天下,再加之吸取之前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教训,所以有宋一朝均采取以文制武的方针,文臣的地位远远超过武将,军人沦为了不受待见的一种低贱职业。

明太祖朱元璋以武力得天下,在洪武一朝,虽然文臣武将都遭到了清洗,但是武将的地位还是要比宋朝要略高一些,但是随着王朝的不断稳定,继位的帝王们又渐渐效仿起了宋朝,采取以文制武的策略,同级别的文臣地位比武将高多了,甚至连三四品的文臣都可能去领导一个一品的武将,武将地位之地可见一斑。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明朝末年,直到崇祯皇帝死后,形势才发生了扭转。而导致这一扭转的却是一个文臣,他把文臣的地位拱手送给了武将。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在北京自尽,四月份消息传到了南京,南京首席大臣史可法主持拥立新君大计。但是史可法却犯了一个错误,他反对原本该立的福王朱由崧,导致朱由崧只能依靠高杰、刘良佐、黄得功等军阀使用武力护送自己入京继位,这就使得高杰等军阀获得了所谓的"拥立"之功。

而高杰、刘良佐等人在崇祯朝也就是一省总兵的职衔,管的兵马也不算很多,也不是什么有名的战将,但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耳",明末的那些良将全部战死、投降或被杀之后,这些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武将们就一跃而成了帝国的中坚力量。再加上他们自恃"拥立皇帝"的不世功勋,就渐渐的跋扈了起来。

在福王继位后,史可法建议设立了江北四镇--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和刘泽清,而史可法则沿袭之前的"以文制武"的策略,自认督师,统领江北四镇,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此时跋扈的武将们怎么会把史可法放在眼里呢?

史可法在谈话中经常引用皇帝的"圣旨",而高杰则经常不以为然,当面顶撞史可法:"旨,旨,何旨也!"毕竟高杰曾经见到过如今高高在上的皇帝,在几个月前不过是一个流落在淮安街头的破落王爷,甚至因为没钱租房子只能蜗居在一条破船上,现在却要对自己吆三喝四,手握数万大军的高杰自然不会那么服气。

而高杰的表现还算克制,毕竟只是背后议论,顶撞的也是史可法,而没有直接对圣旨或者皇帝本人有过明确的不屑或者蔑视,而江北四镇中的另一位则更加有恃无恐。四镇之一的黄得功又一次在听使者宣读圣旨时,因为觉得圣旨不合自己的心意,马上站起来掀起供奉的香案,对着使者大吼:"去!速去!吾不知是何诏也!"意思就是"滚,赶紧滚,都不知道下的是什么诏!"这在古代那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别说碰到朱元璋、汉武帝等猛人,就算是正常的皇帝都会将黄得功碎尸万段,但是此时的明朝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正常政府了,弘光皇帝几乎没有威信可言。

正是由于史可法在拥立问题上犯的错误,导致了南明初期军人跋扈的局面,以文制武的策略失效,导致武将不可控,也让之后的抗清形势更加举步维艰。

关键词: 举步维艰 首席大臣 有恃无恐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