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全球新资讯:刘备为什么能从一个卖草鞋的逆袭成为一方雄主?原因很简单

时间:2023-01-28 09:44:2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相关资料图)

在任何一个时代,民心的向背都是夺取和巩固政权的决定性的因素。在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三国时期尤为如此。卖草鞋的刘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很注意争取民心,获取声誉。

曹操与陶谦争夺徐州时,刘备曾率兵援救陶谦,徐州牧陶谦感刘备之义,临终时,与别驾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下邳陈登、北海相孔融等也都赞成刘备继任徐州牧。当时刘备位卑兵少,实力薄弱,却获得那么多人的拥戴,这与他"爱民"的声誉有关。刘备代领徐州牧后,陈登等"遣使袁绍",说:"天降灾渗,祸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且承隙,以始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水使百姓知有依归。"袁绍答日:"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这就是传说中的"让徐州"的故事。由此可见刘备当时的声誉已经很高了。"让徐州"之外,还有一个"让荆州"的故事。

《魏书》说:"(刘)表病笃,托国于备,顾谓日:"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日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日:"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为我薄,所不忍也。"《汉魏春秋说,当刘表之子刘琮举州降魏后,有人劝刘备趁机攻取荆州。刘备却说:"吾不忍也。"有人劝他"劫将刘琮及荆州吏士"到江陵。刘备回答说:"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如果这些记载属实,亦可见刘备风貌之一斑。

当曹操大军压境,刘备率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有人劝他:"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刘备却回答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在患难中仍能认识"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这就是刘备超越于当时群雄的见识。晋代史学家习凿齿对此评论道:"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通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能抚寒、含问疾而已!其终济大业,不宜亦乎!"

除了让徐州让荆州外,还有让益州。原来,刘备得到荆州四郡后,庞统劝他攻打益州,他却以为"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后来由刘璋相邀征讨张鲁,才发兵进入蜀川。刘备入蜀川在溶(今四川绵阳东)与刘璋相会时,庞统又献策说:"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生收一州也。"

刘备不同意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在他初到益州的一年多时间内,"厚树恩德,以收众心",然后在找到有利自己的口实的情况下,才攻打益州。

其实,夺取益州本来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时制订的战略方针,但如在初人蜀川与刘璋相会时就乘机袭杀,夺取益州,在刘备看来,势必引起当地人民的恐惧和反感,对今后的统治不利。为了夺取一城一地而失去蜀川的民心,在刘备看来也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刘备宁肯耐心等待有利时机而不肯贸然行事。

夺得益州以后,他又把刘璋的旧部属臣"处以显任,尽其器能"。当时有人要以胜利者的姿态,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围地桑田分赐有功诸将。刘备认为这样做会失去益州原来居民的欢心,不肯采纳。反而命令归还益州居民的旧宅,令其安居复业。所以蜀川易主之后非但没有出现混乱,反而导致了"有志之士,无不竞劝"的局面,最终成一代蜀王。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