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全球实时:他是清末首富,替清廷还过赔款,因乐善好施名声远扬

时间:2023-01-21 11:42:1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康熙年间,清朝为防外敌进犯,实行"海禁",只留广州为唯一的通商口岸。为了对外经商,许多商人纷纷来到广州,其中便包括后来成为清末首富的伍秉鉴的先祖。

伍家人从福建赶往广州同英国人做茶叶生意,生意逐渐做大,积累了丰厚的原始资本。到了乾隆年间,伍家俨然成了"广州十三行"的佼佼者。伍秉鉴的哥哥伍秉钧在清政府的助推下,设立怡和洋行,也将伍家的生意推向高峰。

眼看怡和行就要成为中国第一大商铺,此时35岁的伍秉钧却不幸病逝,于是打理商铺的重任便落到伍秉鉴身上。伍秉鉴在父兄的耳濡目染下也成为一个商业奇才,他很快接下所有重担,把怡和行打理得井井有条,除了茶叶,他还拓展了丝绸瓷器贸易,是同外国人交易丝绸和瓷器的少数中国商人之一。

伍秉鉴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崛起,很快便成为了"广州十三行"的领头人,私人资产也愈发丰厚,甚至超过了整个国家全年税收的一半。

2001年,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项调查中,伍秉鉴位列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甚至位居世界首富。

伍秉鉴得以如此成功,除了天赋异禀的经商头脑,他自身的优良道德品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位美国商人曾向伍家借款承接了一批生丝,获利颇丰,于是用赚来的钱又购入一批英国毛织品,结果却惨遭滞销,血本无归,根本没钱还款。而伍秉鉴得知此事,大方表示来日方长不用着急还,并亲手烧掉了借据。此事很快在外国商人间传开,西方商界都知晓他乐善好施、诚挚大方,于是越来越大的人闻名而来找伍秉鉴交易或借钱。伍秉鉴来者不拒,甚至英国东印度公司都来找他借钱。伍秉鉴凭着极高的商誉,一时间声名远扬。

然而树大招风,除了商人,清政府也对他有所关注。伍秉鉴是个聪明人,很快明白朝廷的意思,立刻捐了一笔巨款换了个三品顶戴,以保伍家安宁。

然而事情远没有伍秉鉴想得那么容易。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逼着清政府签下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并且提出巨额赔款,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自然无法拿出这么多钱来。于是恃强凌弱的清政府便把目光转向这些家底富足的"行商"们,要求他们支付300万银元的赔款,而伍秉鉴一人就要上交整整100万银元。

由于伍秉鉴曾包庇外商走私鸦片,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而后遭受无数非议,甚至被扣上"汉奸"之名,逐渐颜面扫地,斯文尽失。

虽说替清廷赔款对于伍秉鉴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但清政府的不作为着实令他心灰意冷。他曾写信给美国友人J·P·Cushing说,若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漂洋过海的折腾,他实在想移居美国,通篇怆然之情溢于言表。1843年9月,风烛残年的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鉴溘然长逝,终年74岁。

关键词: 广州十三行 乐善好施 对外贸易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