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时讯:秦有白起、汉有卫青,为什么清朝一个名将也没有?道理简单

时间:2023-01-19 13:48:0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儒家学说中有着这样一个思想:"学则优而仕"。也正是这短短的五个字,为天下读书人开启了一个门,一扇读书为官的梦,可以说也正是如此的传承,才为历朝历代的运行提供选拔了人才。可以说,这样的思想时至今日还未曾废离。


(相关资料图)

从隋文帝开始,科举制度伴随了封建王朝的每一朝每一代。而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更是开了武举的先河,武举可以说是进一步收复了人心,给了人们更多的机会,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武将开始有了正常而稳定的出仕之道。

细细想来,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兵家这样专门的研习军事的学派,更有孙膑,孙武的传世经典《孙子兵法》;在秦国,白起,蒙恬,蒙毅这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骁勇善战之辈更是不胜枚举;在秦朝末期更是有项羽,韩信这样的天降神兵;到了汉代,卫青,霍去病这样名垂千古的战神更是不用细谈,便妇孺皆知的武将;东汉末年,天下一分为三的时代,三国更是各有自己的护国猛将,比如一代奸雄的曹操,羽扇纶巾的周瑜,矢志不移的姜维,都是不可多得的帅才。

到了隋唐时期,更是有以李世民为"主公"的秦琼,罗成,程咬金等著名的隋唐英雄。

宋朝的话,虽然开始了"重文轻武"风气,但是还是有岳飞的岳家军,杨业的杨家将撑起了大宋的半边天,守护了大宋的数十年安宁。也正是自宋朝开始,武将开始式微,不再有往日的荣光。

即便如此,迫于边疆稳定,江山绵延,各朝各代还是有一些将才的,只不过由于皇帝的种种猜忌,不安,唯恐其功高震主 ,武将几乎已经成为了摆设 ,民间也没有之前那般"尚武",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文人。

至于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下。像在春秋战国以及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这种以疆土,以国力进行角逐的时代,武将当仁不让的是国之重器。

毕竟,国家的生存的扩张离不开他们将士的浴血奋战。在汉朝时期更是如此,汉朝初期政权不稳,离不开武将对政权的维系,中后期边疆不稳,骚乱不止,也离不开武将出击,惩叛立威。隋唐时期,算是一个过渡时期吧,一方面前朝的影响还在,另一方面武举的影响正是浓烈之时。

并且在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多倾向于军功爵制,如此更是为武将的选拔和晋级提供了动力。但是到了宋朝,这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综合国力的巅峰时期,经济实力雄厚,皇权进一步集中,一切能有金钱解决的事情,当权者自然不愿再有人有功高震主的机会,所以干脆,重文轻武,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势必比孔武有力的武将好收服吧。

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古代中国可以说是一方霸主似的存在,不夸张的说是万国来朝的时期,周边稳定,政权集中在皇室手中,纵使有卫青,霍去病式的人物,又何来出头之地呢?不过也正是如此恶性循环 ,"武"的淡漠也注定了清朝近百年的屈辱史。

图片来自网络

关键词: 可以说是 功高震主 东汉末年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