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讯息:宦官干政的现象历朝历代都有,为什么在清朝没有

时间:2023-01-18 11:53:5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中国封建历史的时间很长,其中兴盛的朝代也很多。比如汉,唐,宋,明等朝代,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太监干政很严重。特别是在东汉末年和唐朝中晚期,宦官在诸多政治势力的角逐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关资料图)

"太监"最早在商朝时就有记载,但那时的太监并不称太监,而叫"寺人",咱们可以从甲骨文上找到他们的踪迹,我们不多作叙述。

在我们眼中,太监都是残暴,狡黠,奸诈的代名词。事实上历史上面也确实有很多的坏太监,比如说赵高,石显,刘谨等等,他们展露了太监最黑暗的一面,也因此给我们这样一个不好的印象。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五代时期的南汉王朝,这是一个太监兴盛的时代,他规定所有的官员,甚至是一些和尚,都必须是太监才能够担任。所以在那个时代,被阉割是一项荣誉,是地位的象征,想想都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要说到宦官乱政,最典型的还应该属于明朝。当年的明太祖朱元璋,似乎冥冥之中有这么一种预感,于是他铸造了一面铁券,上面明确规定内臣不能干政,还把它立在宫中。

然而只立了六十年,这个铁券就被大太监王振给弄走了。直到明朝后期,太监的人数多如牛毛,所以有很多一部分人,在研究明史的时候,将明朝的灭亡归于宦官乱政,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然而在明朝过后的清朝,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可是它存在了270多年,没有出现宦官乱政的局面,这是为什么呢?

从管理上来看

清朝对于太监的选用是非常严格的。它采用招募的形式,先由大家自愿报名,由礼部登记好,然后再将他们的档案送给内务府大臣审核。

而为了防止腐败的发生,从乾隆后期开始,新收太监的流程,必须要通过严格的审查标准,才能够被任用。那么这个流程是怎样的呢?

首先对于礼部上交的名单,内务府会对其进行查验,根据他们的年龄籍贯以及各方面的一些条件,选出符合太监选拔的人名单。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就会拨给亲王或者郡王府当佣人,当然,王府中如果也有符合,太监选拔条件的,也能够招到宫里面去。

这可以说是初试,接下来就是面试了。内务府的官员会对这些太监进行文化,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以及个人的品行经历等各方面进行考察,确定他们的出生,没有什么不良的记录,如果达到标准,才能够录用。对于这个过程,内务府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绝对不允许有徇私舞弊的现象出现。

两轮下来,基本上考试结束了,接下来内务府会给新太监分派差事。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理,清朝对太监的管理也别有一番模式。

内务府是管理太监的常设机构。日常的管理包括训诫,约束,礼仪培训,监控,以及退役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训诫和约束。

因为清朝的皇帝对太监的管制很严格,不准他们议论政事,不能违背礼仪,不能和官员有勾结等等很多方面,都对太监进行限制,一旦有违背,那将会面临很严重的惩罚。

在退役方面,清政府也把控的非常严格,对于那些年老体病的太监,有需要退役成平民的人,都需要有严格的记录,根据相关的章程走,不允许有伪造证据等一些不法的途径出宫,而且对于那些退役的太监,也不允许在京城停留,必须回老家去,否则就会被抓起来。

另外,清朝对太监的犯罪或者违禁有专门的管理,并配有专门的法规。对于一些在思想层面不过关,或者在宫内表现有不道德的太监,内务府的大臣会对其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管教,如果有存在犯罪行为的,也由内务府的大臣进行审理。从制度上来看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他们对太监的看法和前朝的皇帝都不相同,在他们眼中,太监都是卑贱的,没有任何的地位可言,后来的康熙也认为,太监如同虫蚁一般,这和我们前面说的南汉王朝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他们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有多么低贱。

另外,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当中,太监人数最多的是明朝。根据史料记载,明朝的太监达到十万之众。

但是到了清朝,清政府对太监的机构进行了精减,同时还专门给太监量身定做了一套专门的法规。于是,太监从明朝末年的九万多人减到了只有九千人,足足减少了十倍。到顺治皇帝时期,甚至减少到了一千多人,当然,后来在乾隆时期,人数又有所增加,但也只增加到了三千多人,这个数字基本上一直持续到晚清。

从这人数减少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清朝对整个太监体制的清洗,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对太监进行管制,同样,人数的减少也削弱了太监的势力,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这样一来,他们就会陷入到紧张的忙碌中,没有时间去瞎想瞎搞事情了。

后来到了雍正时期,因为需要处理北方的战事,雍正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他又设立了军机处来帮助自己,依旧是没有依靠太监。反而规定,在军机处为皇帝提供意见的时候,太监在一旁服侍的机会的都没有,如此一来,太监更是没有半分的机会染指国家军事了。而且就是那些军机大臣,他们必须跪受笔录,没有决策权,这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太监已经完全没有插手的余地了。

结语

清朝的皇帝比明朝也要勤快太多了。他们对权力的掌控都极其到位,在政治决策上面,不喜欢被人指点,甚至是提意见,也需要掌握合适的方式方法。他们更喜欢的是那些能够埋头苦干的人,所以当时的太监,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能被皇帝认可,这样一来,对于干政更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从政治上来看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体制是非常繁琐的,特别是在中央集权的情况下,皇帝要想牢牢的把握住权力,很多事情便只能亲力亲为,如此一来,皇帝就会感觉身心疲惫。所以,他需要有人来帮他,太监作为天天在身边服侍自己的人,当然是值得信赖的,所以他们便成了皇帝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也让太监有了机会来插手政务,甚至坐拥大权。

清朝的君主专制是整个封建王朝的顶峰,权力牢牢的掌控在皇帝的手中,但是却很少去依靠太监。

在入关之前,清朝的大事小事由议政王会议来决定,很多事情自然也交给议政王去处理,再加上努尔哈赤的英明领导,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入关之后,清朝也像之前的明朝一样,设立了内阁,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当然,他的目的也有削弱议政王会议在里面。

为了进一步巩固皇帝的权力,清政府在手段上不遗余力。康熙时期,他设立了南书房作为自己的秘书机构,而秘书机构里的这些秘书,都是曾经陪皇帝读书的翰林院学士,有他们帮忙,那不比太监强的太多了。而康熙中期之后,南书房甚至替代了内阁,成了清朝事实上的决策机构。

关键词: 对于那些 君主专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