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当前信息:一清官不贪不腐,却死于非命,临死前流泪道出十二字

时间:2023-01-12 17:01:3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相关资料图)

人作为这个世界上脑容量最大的动物,拥有着复杂的人性。非善即恶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他显露于外的A面和隐藏起来不为人知的B面。一个人的确可以游走在善良与恶的边缘。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个人就是这样复杂的一个人。

他生于名门,却生性残忍;他降伏悍匪,却滥杀无辜;他捐钱兴办书院,却奴役百姓,杀人如麻。最后被公开枪决,"中十三枪而气绝"。这个人就是陈兆棠。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就是大官家境殷实。他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当时也有着一颗报国之心。努力的学习,甚至遍访名士,只为有一天可以一展抱负。

但是到了他长大,残酷的现实浇灭了他的一腔热血。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当时清政府都是钱权交易,光凭真本事连个小官都混不上。一边是报国之情,一边又是残酷现实,最后他只能折中了一下,买官来做。

第一次,他买到兴文县县令,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按照礼法他应该守孝三年。于是,他只能放弃官职,回家丁母忧。三年期满,他又再次买官。准备去盐局上任时父亲又去世。他只能再次放弃官职。仕途的不顺将陈兆棠的耐心消磨殆尽,他开始表露出性格中急功近利的那一面。

第二次守孝满后,陈兆棠果断出手花重金买下云阳县令一职。到任后,陈兆棠的政务能力得以充分施展,历史记载说:决疑狱,案无留牍,月余大治。此外,他还自己掏腰包为云阳县修建许多书院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数年后,陈兆棠调任他职,离开云阳县时老百姓们夹道为他送行,历史记载说:五十余里,父老皆泣涕沾襟。由此可见,陈兆棠在云阳县令任上时,应该是一个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清官。

然而陈兆棠任大邑县令时,情况逐渐发生变化。当时,大邑县内盗匪肆掠,陈兆棠到任后决心根治盗匪。陈兆棠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但凡抓住盗匪,不管是偷一只羊,还是偷一个女人,统统直接处死,毫不留情。这就是下马威,很快大邑县的盗匪即销声匿迹。由于剿匪有功,陈兆堂得到上司的亲睐,不就就把他调到广东剿匪,为了彻底根除匪患,被抓回来的土匪无论罪行大小,一律处死。从这件事上陈兆棠尝到了甜头,此后他变本加厉,直到最后杀人如麻、天怒人怨。

在广东剿匪中,陈兆棠所到之处,匪徒都闻风而逃。没有土匪抓怎么办呢?陈兆棠想到了一个荒诞的做法,他强求地方官绅,地主等交出匪徒,不然就以土匪论处。他们也没办法上交啊,土匪听到陈兆棠早就逃之遥遥。他们只找此走投无路的贫农或者平常有过小偷小摸的顶数。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残暴的他也被革命军抓了起来,百姓还给他打出标语"处决民贼陈兆棠以谢天下"。可能是当时的枪、子弹不好,一连打19枪陈兆棠才毙命。临死之前,陈兆棠留下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

关键词: 杀人如麻 清正廉明 这个时候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