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前清大总管的日常花费,他的收入高得很,为何不够花

时间:2023-01-10 18:04:4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辛亥革命后,绍英担任溥仪的内务府大臣。他在《绍英日记》中记录了当时逊位皇室的生活,同时也记录了自己的日常点滴,这些日记是研究清末民初历史的重要参考。

(绍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绍英担任内务府大臣后,每年的收入乍看上去颇为可观。在民国四年,他的收入就超过了二万元。

其中包括全年俸银430.52元,内务府津贴7200元,管理处薪俸:3600元,饭银3624元,皇宫赏赐5838元,收取房租250元,银行利息571.4元,收取礼金795元,合计22308.92元。

绍英生性节俭,有这么多收入,生活本应无忧。

但是绍英日记里有许多银行借款和欠账记录:

"欠款附记:福子昆代借一千元,义顺号,无利息。前欠汇丰支票取约八百两,又字据借一千元,按年六厘息,随便归还。欠竹铭存四百元,欠姨奶奶一百元。"

"本年年节家中年例约用五百元,还账约二千五百余元,向盐业银行浮借二千元,借姨太太存款一千元。自明年元旦起撤去账房,每月尚须用月例二百元,公中月例一百元,伙食一百元,米面尚不在内,已月需四百元之谱。"

(银元)

作为宗室旗人,大手大脚讲排场是这个阶层的特点。绍英每年都要赏赐太监、仆役、小吏这些人数千两银子。

他刚当上内务府大臣之时就准备千金"以备见面礼之用",然后的端午节他支出的 "太监赏、苏拉赏约七百两",中秋节又付出了"太监、苏拉赏三百四十元"。

绍英经常进宫办事,每次都要给那些太监、苏拉不菲的小费,民国元年4月8日,他"得赏银千两,遂给抬夫八元";民国二年4月30日,"进内请安,给太监洋银十元"。

(赏钱)

绍英的孙子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

"一到过节,爷爷为了往宫里送东西,就向粮店赊账。因此每过完节,爷爷都会长叹一声:"可算过去了!""

绍英平时还有车马费、医药费、保险费、宴请费、捐赠费等等花销,但即使负债也要维持体面,特别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更是不惜财力,这也是当时遗老们的普遍现象。

大清贵族旗人的陈规陋习非常多。宣统三年,绍英长子世杰娶庆亲王奕劻之女八格格为妻,娶亲队伍前面到了北京齐化门新鲜胡同,后面还在东四牌楼,浩浩荡荡,规模庞大。

整场婚礼耗资巨大。好不容易操办完婚礼,绍英只说了一句话:

"这么办吃不消!"

从这简单的几个字里,不难体会出绍英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绍英和溥仪)

皇室自身机构臃肿,浪费严重,皇家子弟挥霍无度。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

"每年开支数目,不算我的吃穿用度,共计年支八十七万零五百九十七两。"

皇室在不断催促拨款的同时, "不得不以租房卖地来弥补经费之不足",……同时压缩机构,精简人员,甚至不惜盗卖古董文物,向洋行借款,最后只能"直无办法"。

绍英也在日记中写到:"皇室之事实无法维持矣"。

自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绍英的入不敷出,是他大手大脚的关系,能怪谁?

参考:《绍英日记》《我的前半生》?

民国政府答允的清室优待费从一开始就没及时过,每年都在拖欠,至民国五年已拖欠六百余万两,至民国七年,拖欠竟逾千万两,只"以债票、国库券各一半归还"可是这种债券信誉并无保证,"得之宛如获石"。

领到的经费也不是现洋,更多的是纸币或债,当时通货膨胀严重,这些纸币贬值得厉害。

(绍英剧照)

民国十三年后,皇室经费变成每年50万元,这么点钱,民国政府还是无法保证。

关键词: 大手大脚 逢年过节 新鲜胡同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