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今日热搜:赵匡胤为何制定“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策略?他错了吗?

时间:2022-12-31 12:42:4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岁月的积淀使得酒清香四溢,也使得历史芳香醇厚。时间的长河在不停的流淌,历史也在不停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品鉴和回味,曾经我们不知道的那些故事。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曾经与赵普有过一次"雪夜定策",参与人可能还有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雪夜定策"的主要内容就是"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在这个策略的引导下,宋朝经过了太祖和太宗两代皇帝的努力,才把宋朝局促的地盘逐渐扩大,完成了中原地区的基本统一。随后,宋太宗赵光义才得以向北进军,消灭了蕞尔小国北汉,然后再两度大规模北伐契丹,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如果燕云十六州顺利收复,那么宋朝还真的可能"复汉唐旧疆"。但是,两次大规模北伐(太平兴国北伐和雍熙北伐)都以宋朝惨败告终,这也导致了两宋三百多年始终处于被北方强盛政权的压制状态之下。那么,宋太祖赵匡胤指定的"先南后北"策略真的错了吗?


(资料图片)

赵匡胤作为一代雄主,他制定这个宏伟的策略当然不是因为自己一时冲动,毕竟,这个策略一共执行了长达二十年之久。在制定这个策略之前,赵匡胤至少曾经与三位大臣一起商讨。最初,赵匡胤是想先解决北方的问题--也就是先除掉最强大的敌人。但是在这三位大臣的建议以及自己的思考之下,赵匡胤改变了主意。

第一位:魏仁浦

魏仁浦是周世宗柴荣临终指定的托孤大臣之一,他在宋朝初期继续担任宰相职务。赵匡胤曾经问魏仁浦:"朕欲征太原,如何?"魏仁浦给的答案是"欲速不达"。

第二位:张永德

张永德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也是周世宗柴荣执政时期的权臣(殿前都点检)。柴荣临终时,为了防止权臣篡位而将张永德调离京城,让赵匡胤接替了他的职位。宋朝建立之后,张永德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赵匡胤曾经询问张永德"并(今太原)、汾(今汾阳)之策",张永德认为:"彼兵虽少而悍,加之北虏之援,未可遽也,待其困弊,乃可图耳"。

第三位:赵普

赵普是赵匡胤前期最倚重的大臣,赵匡胤与赵普的这次会谈便是著名的"雪夜定策"了。当天晚上,赵匡胤先是试探性地问赵普:"吾欲收太原",而赵普则回答说:"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挡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

从赵匡胤与这三位大臣的会谈中,我们可以知道,赵匡胤一直强烈地希望能够先平定北方小国北汉,而北汉实际上代表的是契丹的势力,与北汉开战,也就意味着宋朝必须进入一级戒备,随时准备与契丹大规模交锋。但是三位大臣都不建议先对北方用兵,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宋朝刚刚立国,时机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汉蕞尔小国,是迟早要被收复的,而南方则有大量割据势力,需要优先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最终决定了先南后北。

我们后世往往将赵匡胤与柴荣进行对比,认为柴荣曾经主张"先北后南",因为他是在北伐途中去世的。但是,我们只是看到了他北伐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的整体布局--《新五代史》中记载:

是时,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王)朴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也就是说,周世宗柴荣早就和王朴达成了共识,他们采取的也是"先南后北"的策略,只不过后周在进攻南唐之时,受到了南唐与契丹的夹击。所以柴荣不得不调整方向,先给北方的契丹一点颜色看看,其整体策略依然是优先平定南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后世因为两宋三百多年都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且长期处于北方强盛政权的压制状态之下而去怀疑"先南后北"的策略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这种思路本身就有问题,这完全是"结果论"啊!如果没有"先南后北",宋朝可能根本就没有实力进行北伐;如果赵匡胤之后的皇帝有优秀的军事能力,北伐未必会如此惨烈。

关键词: 燕云十六州 统一中国 殿前都点检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