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正位中宫28年的曹皇后,是如何修成的单靠曹家“富养”可不行

时间:2022-12-27 20:45:3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天圣年间,一首童谣唱遍了北宋京城:

曹门好,有好好,曹门高,有高高。

曹家有女初长成,后来,出身曹门的这个小姑娘以及她的外甥女高涛涛分别成为宋仁宗、宋英宗的皇后。"一门两皇后",曹家成为大宋的顶级门阀。


【资料图】

关于如何养育女儿,可谓是各有各招,但"富养"是很多人的共识。为了达到"富养"的目的,不少人也是下了血本,学钢琴、练跳舞,甚或带着去各地旅游,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女儿增长见识,如果能培养出贵族气质就更好了。

其实,这些远远不够,如果把自己孩子看做一朵花的话,上面那些顶多算是阳光雨露,而自己的家庭氛围则充当了土壤的作用。

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个人的处世态度、品质性情甚至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其长辈存在着一定的"重影"。

几年前,我朋友去外省参加大学同学的婚礼,在此之前,他从未见过那两口子的父母,但在见面的时候,一下子就猜对了哪个是他妈妈,哪个是他丈母娘,判断依据不是长相,而是说话方式,因为他发现,那个同学和他妈妈说话方式实在是太像了。

一个人的品性和其小时候的原生家庭,确实有着莫大的关联。

脱脱在《宋史》中对慈圣光献皇后的评语里,有这样一个词:性慈俭。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当年,赵匡胤掌管后周禁军,可谓是位高权重,但是曹彬在处理朝中诸臣关系的时候,采取了"中立不倚"的态度,对赵匡胤亦不曲意奉承,这种品性成为他日后备受赵匡胤的器重的原因之一。

在北宋的建立过程中,曹彬平巴蜀、灭南唐、略北汉,为大宋立下不世功勋,名副其实的开国第一武将,不过,他这人在历史上少有提及,这与他的"功劳"显然不成正比,可见此人是何等低调、内敛。

他低调到什么程度?

遏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

路上遇到同僚,他要等人家过去才走;召见比他级别低的官吏,不直乎其名;官员过来议事,必然是整理衣冠后才出门相见。

不难看出,曹彬对他人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

曹彬的大度,也是满朝皆知。

有一次,弭德超诬陷曹彬"秉政岁久,得士众心",这句话直接戳中了宋太宗的软肋,立即将曹彬贬为天平军节度使。

不过,在十天后,宋太宗终于回过味儿来,他想起大哥赵匡胤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

后经调查,果然是弭德超栽赃陷害,宋太宗便晋封曹彬为鲁国公。

曹彬这个人特别自律,他还把这种自律推广到了所带的士兵中去。

实际上,在北宋立国的时候,王全斌、崔彦进等人"掠子女,夺财货"的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曹彬如此鹤立鸡群的做法,以至于王仁瞻自己都说"清廉畏谨,不负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多少夫妻在经过日月的洗刷后,由当年的两不相厌变成了面目可憎?其实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距离,而是学习。

"学习"其实不仅仅指那些书本,还包含了对方的兴趣、爱好,如果连彼此做什么、想什么都不知道,假以时日,隔阂不就开始蔓延了?一个奔罗马,一个去东京,注定就分道扬镳了。结语

良好的家风培养了曹皇后的贵族气质,对各种事件的反思让她避免了郭皇后式的悲剧,读书使她洞若观火,对各种事物的本质一目了然。

曾巩在她的挽联中写道"祖烈鹰扬终食冀,家声泉涌旧兴谯。人伦风化归三世,王室功劳属两朝",这是对她一生的修行总结,也是高度赞扬,慈圣光献皇后终成北宋一代贤后。

当赵匡胤听说此事后,不由盛赞道"吾任得其人矣",就想对其封赏,曹彬就说了,那么多将士获罪被罚,就我受赏,你让我以后怎么带兵?于是"不敢奉诏"。

赵匡胤看得明白,"卿有功无过,又不自矜伐",如此有功、自律、自谦之臣如若不得封赏,我又该怎么治国?对于封赏,要求曹彬"不可辞也"。

从曹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他这个人却是心存仁爱,约束部下,尽自己能力之内以减少兵祸的影响。

曹彬更是将忠厚、仁爱、礼贤融入进曹氏家风中。在他的影响下,其后辈曹璨、曹翊、曹玮、曹弦、曹玘、曹殉、曹琮分别任职同平章事、昭宣使、左藏库副使、彰武军节度使、尚书虞部员外郎、东上阁门使、西上阁门副使,"一家七俊杰 ,两门二贤后",曹氏,成为两宋三百余年的顶级门阀,就连宋真宗也不得不佩服道:

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李)昉与曹彬家尔。

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反思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宫中规矩甚多,自是曹氏家规不能比,在这深宫之中,一个不小心,或许就会带来万劫不复的后果。

某天,宋仁宗退朝回到寝殿,御袍都没来得及脱,就直接将幞头扯了下来,口中喊着头发痒死了。

梳头内侍见此,马上过来给宋仁宗梳头,忙活的时候,发现宋仁宗怀里有劄子,就问官家是什么事。

宋仁宗便说道,"淫霖久,恐阴盛之罚。嫔御太多,宜少裁减",唉,这帮大臣嫌我后宫的人多,还要裁撤!

梳头内侍替官家打抱不平,就回道,看看外面那些官员,哪个不是增置仆人奴婢?官家这边也不过几人而已,哪里多了?"言阴盛须减去。只教渠辈取快活",欺人太甚!

他随即又问官家,"所言必行乎"?

"台谏之言,岂敢不行?"

梳头的就说了,"若果行,请以奴为首"!

说罢,这梳头的内侍就列了名单递给宋仁宗。

然而,让他尴尬的是,宋仁宗居然就同意了!

"此人劝我拒谏",宋仁宗回应道,这样的人,焉能留在宫中?

这个事情对曹皇后冲击相当大,"慈圣由是密戒嫔侍勿妄言,无预外事",她严令后宫之人管好自己的嘴,不要掺和朝堂之事,且每每以那个梳头内侍为例。

郭清悟和曹皇后都没有子嗣,但是郭清悟被废,可见其根源并不在子嗣。看看郭清悟张牙舞爪的那个架势,哪个帝王能喜欢?

当年,戚夫人被做成人彘,世人皆言吕后狠毒。那位戚夫人固然值得同情,但是,在刘邦死后,她依然趾高气扬,甚至幽禁在永巷的时候,还高唱"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谁能救得了她?谁又敢救?

要知道,吕后并不是把刘邦其他的妃子都杀掉了,薄姬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儿子刘恒后来即位为汉文帝。

倘若戚夫人知道反思,断不至于落得如此凄惨的地步,刘如意做个地方诸侯不是很好吗?真是坑了自己害了儿子。

面对后宫错综复杂的局面,曹皇后能执掌中宫长达28年,成为宋仁宗余生伴侣,反思在这其中起了关键作用。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吃堑倒是不打紧,最怕的就是只吃堑不长智,一个人如果撞了南墙还继续撞下去,即便是遇到比宋仁宗更"仁义"的君王,怕是在皇宫也难以存活。

关键词: 中立不倚 贵族气质 打抱不平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