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五十年出一个的东东,文臣甘愿用命来换,方孝孺付出诛十族的代价

时间:2022-11-23 09:55:3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生晋太师,死谥文正,这是中国古代文臣的最高追求。为了一个"文正",方孝孺面对朱棣的屠刀,誓死不从命,用自家十族的性命来换取,为了一个"文正",曾国藩自缚手脚,解散十余万湘军,为了一个"文正",朝廷官员可以放下手中要务,长期进行大肆的争论,为了一个"文正",朝臣可以反对皇帝的诏令,一致捍卫。

"文正",究竟有何魅力,值得满朝公卿、忠臣大儒生死相争?

什么是"文正"?


(相关资料图)

"文正",是古代高级官员的一个谥号,由"文"和"正"两方面构成,需要同时满足"文"和"正"的条件,才能授予。

逸周书·谥法解的记载为: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文正"的来源?

"文正",来源于东晋时期的"文献",整个东晋一朝,只有王导一人获得这个谥号。唐朝时期,这一谥号更名为"文贞",唐朝时期,魏征、陆象先、宋璟、张说得到过这个谥号,其中张说的谥号,朝臣多有争论,靠着皇帝的威严张说得到了这个谥号。宋朝时期,为了避讳宋仁宗赵祯的名字,"文贞"改名为"文正"。

"文正"的变化

宋朝前期,"文贞"的称号争夺尚且不是太厉害,宋朝前期的李昉、王旦都得到了这一谥号。到了宋仁宗时期,为已故宰相夏竦拟定谥号的时候,"文正"受到司马光的抵制。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于是夏竦就比较悲剧,没有得到"文正"的谥号,最后的谥号是""文庄""。

经过司马光的宣传后,"文正"的授予开始越来越严格,后来又有范仲淹、司马光、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七个人获得,整个两宋,获得者一共九人。

"文正"的获得者

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五人,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四人,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

"文正"争夺

"文正"前期的授予,多由朝臣评定后,再交给皇帝审定,然后授予,平定极其严格,条件苛刻。唐朝时宰相张说,迎合唐玄宗,朝臣多有不满,最后在唐玄宗的诏令下,张说得到了"文正"的谥号。

宋朝、元朝、明朝,"文正"的授予严格遵守了相关规定,多被人信服,但是清朝的"文正",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清朝,一共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获得"文正",但当时的朝臣多有不满,认为其中仅仅曾国藩的"文正"名副其实,其他几人都不达标。

曾国藩,清朝的"中兴四臣"之首,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拯救了清王朝,同时又解散了湘军,除了功勋卓著,还忠心耿耿,道德文章,为世之楷模。而清朝得到"文正"的其他人,都是太子或者皇帝的老师,委实难以令人信服。

从东晋建国到清朝灭亡,1595年间,历史上一共31人获得文正,平均50多年出一个,以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难怪官员趋之若鹜。

关键词: 趋之若鹜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