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视点!山城防御体系:南宋末年的慷慨悲歌

时间:2022-11-08 15:43:5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接前文,依照南宋的国力,断不可能与强大的蒙古铁骑抗衡,然而,任谁也想不到,自打宋蒙联军灭金之后,南宋又独自抵挡了近半个世纪,而这其中,离不开蜀地人民的支持,更准确的说,如果不是蜀地的坚守,南宋怕是早就被灭国了。

自打余玠帅蜀,他高瞻远瞩,利用四川山形复杂,地势崎岖之便,想出一套足以抵抗蒙古人的绝妙战法--山城防御体系,自此,四川以山城为盾,扼蒙古于城外,支撑了南宋的半壁江山,说起防御体系,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前两年的萨德。它是一种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也就是所谓的反导系统,性能十分强大,不过随着东风17的出现,目前现有的反导系统也就形同虚设了。而南宋末年的山城防御体系,在当时几乎没人能整体攻破。

那么究竟什么是山城防御体系呢?

自秦汉以来,蜀地便有筑寨以抵御外敌的传统,尤其是战乱年代,蜀人为自保,多聚山围寨,以避兵祸。五胡乱华时期,四川便是最早开始动荡的地区之一,依据当地的地形,拒敌于城寨之下,是蜀人的拿手好戏。结寨自保,拥兵自重的最佳代表当属刘备刘皇叔,他的蜀汉也曾强大一时,诸葛亮及姜维数度伐魏,是为一时俊杰。

由于南宋自岳飞之后,便再无能正面抗衡北方骑兵的军队,为了能抵抗蒙古人的铁骑,很多人开始思索制马良策,研究如何"以步制骑",也就是这段时期,四川的山城防御逐渐开始成为历史的主角。正是因为蜀地易守难攻的特质,宋人的治马良策也开始围绕四川展开,提出"自昔蜀之所恃,专在天险"的说法,建议顿兵于万全之地,若是制敌于坦平之地必败无疑。而且由于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虽说临安城有长江天险护佑,但若是四川落入蒙古人之手,顺流而东,江淮之地唾手可得。南宋朝廷虽然昏聩,却也知道蜀地紧要,十分重视,精兵良将也多派往此地。

在蒙古第一次入侵四川前后,蜀地军民就自发筑造了很多城池,如1233年的大获,1239年的榕山城,1240年的安乐城与钓鱼城等等,又或者加固了之前的一些城池,后期甚至把各地治所也搬到了山城里面。这些新旧山城,大多数是修在山顶的险要位置,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其中一部分,都修到了海拔七八百米的高山之上。这些筑城活动,相当一部分是军民自发兴起的,为后来的山城防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42年,宋理宗任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主持四川军务。而山城防御体系也正是在他任职期间完成的。此时,四川的城寨都是星点分布,零零散散,看似坚固,实则松垮,不足以抵抗么蒙古骑兵,故余玠上任后,采纳蜀地豪杰冉氏兄弟(冉琎、冉璞)的建议"蜀之形势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人,各粟守之,贤于十万师元也,巴蜀不足守也!"将合州钓鱼山作为防御重点,是极为高明的,因为蒙古如果进攻四川,按照进攻方向与战略目标,必然是破川以后,以长江之利,顺流而东行,直指江淮。若是如此,那么四川夔门作为长江由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门户,其位置就愈发的重要,可谓长江中下游的屏障。而此时四川治所东移,重庆成为全川指挥中心,它边上的合州,由于上通三江,下连长江,成为重庆的屏障,而合州又扼守川东陆路到达夔门的必经之路上,由此,合州之重显而易见,是为渝夔藩篱,全蜀屏障!

钓鱼山位置特殊,山下为嘉陵江、涪江、渠江汇合之地,三面皆水,余玠命人连筑钓鱼,云顶、天生等城。以钓鱼城为核心,将合州治所也迁入其内,其余各城与钓鱼城互为犄角,相互扶持。至此,四川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重庆为中枢,合州钓鱼城为支柱,长江为险,南岸的超大纵深为依托的防御系统。在这个体系中,沿四川诸多水系建立了很多据点,皆依山制江,扼守四川水陆要道。在该体系之下,各城寨相互联系,共同御敌,可长期坚守,同时能够消耗来犯之敌,为后续增援提供了大量的时间。整个四川,虽然最后的最后还是归了元朝,但几乎没有几个山城是被攻破的,大多是守将的叛降。

比如钓鱼城,这座连蒙哥都打的死的坚城,最后也是守将王立以不屠城的条件,投降。不过据说有元人熊耳夫人施展美人计,成功招降王立。而王立本人也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人物,有兴趣可以搜搜看看。

不过可惜,余玠主持修建的山城防御体系,最终也没有阻挡南宋灭亡的命运,蒙古或者说元,在经历数次进攻四川而不得的情况下,忽必烈两路大军进攻江淮,以偏师进攻四川,由于南宋君臣的不作为,只能坐视。宋末三杰拼上命护佑的大宋王朝于崖山海战之后再无踪迹。

关键词: 防御体系 反导系统 逐渐形成了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