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申遗成功一周年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赓续前行

时间:2020-07-07 11:33: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7月6日,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首个“杭州良渚日”暨首届杭州良渚文化周活动在杭州启动。走过申遗成功一周年,作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遗址赓续前行。

一年前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城,迎来了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持续放大申遗成功效应,努力建成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地,打造中华文明朝圣地和中华文化展示地。

数字赋能 科学有效保护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价值内涵丰富,其遗产的整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的实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申遗成功以来,良渚古城遗址探索建立大遗址保护“特区”模式,通过建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构建了“场馆展示+现场展示”的综合展示体系。

同时,其以数字化赋能保护管理,持续加强114平方公里遗产区和缓冲区“日常巡查+科技预警”,加快建设遗产保护管理“数字驾驶舱”,以科技助力数据采集分析,推动良渚遗址的科学保护、有效保护。

疫情之下,良渚古城遗址还推出良渚文化“云春游”“云直播”等线上活动,让民众足不出户畅游良渚古城。

以文为核 打造特色文化IP

学术研究是良渚文化实现持久发展和持续推广的最基本和关键的要素。申遗成功以来,良渚博物院深入推动良渚学研究工作,完成《良渚丛书》《良渚文化通史》等多部著述的编撰与出版。

“丰富对外文化展览,是扩大良渚文化影响力,讲好‘良渚故事’的有效手段。”良渚博物院院长周黎明表示,为促进良渚文化传承步入新轨道,良渚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模式,让小众考古文化走进大众心中。

据悉,2019年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通过玉器,以小见大,展现良渚文明的地位和贡献。从5000多年前到距今100多年的清末,历史各个重要时期与良渚有关或受其影响的文物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文旅融合 因地制宜提升经济效益

申遗成功一年来,良渚充分运用古城遗址及其周边区块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施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协同并进。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自开园至今共接待访客近50万人次,目前计划联动周边景区资源,合作串线,推出相应游线。如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则借地利之便,以古城遗址公园为核心,实施古城联动古镇的文旅游线。今年“五一”期间瓶窑古镇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约为去年同期三倍。

当日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杭州三大世界遗产精品旅游路线,签订长三角杭州三大世界遗产旅游市场推广合作备忘录。

“杭州在做好遗产保护的同时,不断探索让遗产‘活起来’的有益做法。”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在当日视频贺词中表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民众体验和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场所。良渚文化IP不断做大做强,文创产品令人耳目一新。随着“杭州良渚日”的设立和“杭州良渚文化周”的举办,良渚古城遗址这一全人类共有的遗产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郭其钰 苏礼昊)

关键词: 良渚古城遗址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