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朱允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为何还会败给叔叔朱棣?

时间:2022-12-27 12:46:4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靖难之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藩王叛乱成功的军事行动。建文帝在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利用黄子澄、方孝孺等儒家名士,迫使燕王朱棣失去政权。黄子澄、方孝孺虽然忠心耿耿,但都是迂腐保守的。他们无法改变,他们失去了国家,失去了百姓。

朱允炆登基后,国内形势相当好,没有出现突出的社会矛盾,但他最终还是被朱棣皇帝的战斗逼上了绝路。事实上,从整体上看,建文帝的实力绝对优越。为什么诸侯王朱棣成功推翻他?建文帝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有诗书相伴,所以他很喜欢文人。


【资料图】

这就是他登基后特别看重黄子澄、方孝孺等名仕的原因。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建文帝,形成了宽大仁慈的性格。这本来就是他的一个优点,尤其是作为一个国王,很容易被人民所喜爱,毕竟世界上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不仁慈的国王的统治之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其后人为藩属,在北长城沿线建立了九个重镇。皇帝的统一军队抵抗了蒙古的反攻。边塞王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守卫,控制着沿线的军队。例如,晋王朱弼和燕王朱棣,每人扶持10万士兵控制北方的将领。宁王朱权是明朝最精锐的骑兵。封臣是抵抗边塞的主力军,也是威胁中央的核心力量。

朝廷的重要官员在就削减附庸问题达成共识后,面临着削弱哪些附庸以及如何削弱这些附庸的问题。首先,削减或削弱附庸?强藩是指在长城上统领重兵的藩属,如统领重兵的燕王、宁王等。晋王去世了,而燕王是最老的,有着最大的功绩。宁王兵力精良,但实际年龄比建文帝小一岁。

弱小的附庸是内陆的附庸,他们控制的军队较少。第二,如何斩断藩属?维持物质待遇,剥夺军权,还是废除平民化,严格管制?齐泰认为先废燕王,黄子澄认为先废燕王,而建文帝也支持黄子澄、齐泰的观点,这是建文帝犯下的第一个严重错误。

在各藩尚未洞察中央削藩意图时,中央可先下手为强,控制燕王,即可达到削藩目的,至于其他藩王,或削其护卫,或内地迁徙,只是时间问题。如何割断藩王之间的关系到藩王的生存环境。历代割据的核心是夺回军权,剥夺参政、统军的权力。但是,也将给予藩王必要的地位和待遇,使他们名义上高贵,但缺乏真正的权力。

建文帝根据黄子澄的谋略,不顾兄弟情谊,罢免了周、齐、代、岷王为庶人,湘王自焚身亡。建文帝把他们降为平民。兔死狐悲,唯恐自己不得善终,因为他们害怕结局不好。朝廷和藩属之间的矛盾是完全相反的。在京南战役中,没有一个诸侯支持朝廷。

可见,建文帝在宗族中处于尴尬的地位。燕王开国后,谷王朱橞迅速从宣抚(今张家口)的藩属中撤出,来到南京。燕军进城后,他献上金川门欢迎朱棣进城。不幸的是,建文帝没有听从齐泰的劝告,而是听从了黄子澄先收下了弱小的藩属。这是建文帝最大的决策失误。

当你从最弱的附庸做起,最强的燕王会不会注意风吹草动?那朱棣就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了。当建文帝开始割断燕王的藩属时,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安排。于是,朱棣趁机发动了京南战役。最后,他用自己的策略成功地击败了建文帝,登上了皇位。

燕王开军后,以藩属之力与朝中军队作战。建文帝再三听信黄子澄和方孝孺的错误建议,毁了大好局面。燕王起义后,迅速控制了北平地区,然后占领了保定,这和北京、保定不一样。耿炳文是朝廷老将军,率军参战。燕王在战场上有很长的经验,都是优秀的。他在前线战场上被耿炳文打败。耿炳文善于守住正定(现石家庄市正定区),于是燕王退场。

这时,建文帝又犯了一个错误。他听取了黄子澄和方孝孺的建议,让李景龙接替耿炳文。李景隆是国家缔造者李文忠的儿子。他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的军事能力远不如守卫边塞的燕王。60万大军已无招架之力,明朝的精英势力已不复存在。从那时起,燕兵每天都在胜利,他们面对着城市。

方孝孺却建议建文帝死守社稷,此时的燕军孤军深入,其所控制的区域不过河北一带,兵马是燕军和宁王朱权所部,绝大多数地区归朝廷控制,倘若建文帝撤离国都,诏令天下讨伐燕藩,断不会将江山拱手让出,最终建文帝自焚于皇宫(一说出家逃离),明朝皇位嬗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燕王朱棣有着卓越的才能,比朱允炆更善于治国。京南战役的胜利,对中国的进程产生了更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统领重兵 大好局面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