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今日视点:被正史抹除的两位元朝皇帝,前者导致蒙古汗国分裂,后者下落成谜

时间:2022-12-25 16:55:0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文/格瓦拉同志

从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开始,到元顺帝妥懽帖睦尔退出中原为止,元朝(前期称蒙古,忽必烈在位时改国号为元,国姓为孛儿只斤)立国共162年时间,按照史书的说法则是经历15位皇帝(监国拖雷也在其中)。不过在此期间,还真实存在过两位皇帝,但因为种种原因,均不被史家认可,这便是阿里不哥和天顺帝阿速吉八。


(相关资料图)

阿里不哥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幼弟

阿里不哥是元睿宗拖雷第七子,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及伊尔汗旭烈兀的亲弟弟,生母为显懿庄圣皇后克烈·唆鲁禾帖尼。由于史料的缺乏,阿里不哥早年间的活动情况不详,我们仅知道,在蒙哥做大汗期间(1251-1259年),阿里不哥奉命镇守故都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主张保持蒙古传统生活模式,素来反对二哥忽必烈倡议的汉化政策,由此导致双方间关系势若水火。

等到蒙哥在钓鱼城(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南岸)被宋军射杀后,互不相能的忽必烈、阿里不哥争夺兄长留下的汗位,分别于1260年5月和夏季自立为大汗(大汗相当于皇帝),随即展开互相残杀。起初,阿里不哥得到大部分王公贵族的拥护,形势一片大好,而忽必烈的后援力量只有汉族武装和极少数蒙古贵族,局势异常危急。

忽必烈消灭阿里不哥,并将其毒杀

当年秋天,阿里不哥率先发难,兵分两路南侵,忽必烈则亲率大军抵御。阿里不哥虽然来势汹汹,但军队的战斗力却极弱,与忽必烈的大军甫一接触,便大败亏输。忽必烈初战告捷后挥师北进,攻陷故都和林,并迫使阿里不哥逃至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南)避难。次年,卷土重来的阿里不哥又在昔木土脑儿(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一说在蒙古东南苏赫巴托省南部)被击溃,就此再无力南侵。

三年后(1264年),阿里不哥占据的地区出现大饥荒,导致军心涣散,随时都有发生哗变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阿里不哥被迫向忽必烈投降,长达5年的汗位之争至此结束。阿里不哥投降后,被忽必烈囚禁在中都,两年后离奇去世,很有可能是被兄长毒杀。阿里不哥虽然做过大汗,但并不被正史承认,而无论是《元史》还是《新元史》都没有为他编写本纪,形同将其"抹除"。

蒙古汗国分裂形势图

阿里不哥死后,先前依附于他的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三大汗国宣布独立,并拒绝承认忽必烈的大汗地位,而伊尔汗旭烈兀尽管名义上拥戴忽必烈,但实际上也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就这样,昔日统一的蒙古汗国走向瓦解,忽必烈及其子孙尽管保留着大汗的称号,但实际上已变为中国的皇帝。

阿里不哥死后62年,另一位被正史抹除的皇帝-阿速吉八"登场"。阿速吉八是忽必烈的玄孙,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长子,生母为八不罕皇后,年仅3岁便被册立为皇太子,时在泰定元年(1323年)。泰定帝在位期间身体不好,为了培育儿子早日成才,曾经将《帝范》翻译成蒙古文让他读,并派专人讲解,以期让他尽早的学会为君之道。

天顺帝阿速吉八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阿速吉八被立为太子5年后,泰定帝便在巡视北疆期间,在上都开平府(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为蒙元皇帝避暑之地)驾崩,时在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驾崩后,太子阿速吉八本应即刻登基为帝,然而此时专断朝政的右丞相倒剌沙,出于长期把持军政大权的需要,竟然迟迟不肯扶立新君。

倒剌沙的举动引起朝野的猜疑和忧惧,更为别有用心者制造动乱提供良机。就在当年九月,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尔在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元武宗(泰定帝的堂兄,1307-1311年在位)的次子图帖睦尔为帝,是为元文宗,并准备发兵进攻上都。倒剌沙得知图帖睦尔僭位的消息后,匆忙联合宗王脱脱、王禅等人,共同扶立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并改元为天顺。

燕帖木儿扶立元文宗,并消灭天顺政权

阿速吉八登基后,倒剌沙打出"讨逆"的旗号,派重兵南下进攻大都,"两都大战"就此爆发。战事初期,上都的军队屡破南军,并进逼到大都的近郊,但好在燕铁木尔指挥有方,通过枣林、檀州南野两场大决战中,不仅扭转败局,还彻底击溃上都的军队。随即,燕铁木尔率军直扑上都,屡战屡败的倒剌沙见大势已去,便在同年十月十三日出城投降,建立还不到1个月的天顺政权就此覆亡。

关于阿速吉八的结局,正史当中并无记载,但依据蒙文史料《黄金史》、《恒河之流》的说法,则称他死于乱军之中(此处存疑)。天顺帝虽然自视正统,但因为在位不满1个月便倒台,而且只是权相倒剌沙扶立的傀儡,所以并不为正史所承认,这也是他被史书"抹除"的主要原因。

史料来源:《元史》、《新元史》、《蒙古秘史》、 《黄金史》、《恒河之流》

关键词: 阿里不哥 阿速吉八 蒙古汗国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