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环球聚焦:项羽为何只当霸王不当皇帝没能力那是扯淡,这才是更深层次原因!

时间:2022-12-24 15:44:1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当年秦朝灭亡之后,项羽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何只自立为诸侯之首的西楚霸王,而没有像始皇帝那样当个九五至尊的皇帝呢?

有人说是因为项羽能力不够,其实并不准确,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还要从古代王朝体系结构说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年秦朝之所以灭亡,传统的观点是秦朝一统天下后,采用严刑峻法来治天下,百姓受不了,这才揭竿而起的。这个说法是汉初的贾谊给定下的,之后就代代相传了。其实这个说法有些夸大了,实际上在这场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并非"天下苦秦"那么夸张。

这其中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人和赵人,再下来韩、魏、燕,至于关中地区的秦地,根本就没发生反秦的暴动。为何会这样呢?难道秦朝在各地实行了不同的政策?有证据表明并非如此。那就奇怪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个很可能的答案就是:各地的文化存在着差异。

纵观数千年来古代王朝的历史,一个国家若想实现统一的管理,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而要建立统一的制度,又必须有统一的文化。战国末年,七雄并立,政治上处于分裂的状态,文化也是多元的,秦国在一统的过程中,每占领一个地方,便会在当地设置郡县,派秦国的官吏带着自家的律法去管理。秦国试图用自己的律法在东方各地移风易俗,改造东方社会,实现文化的一统。可事实上,却事与愿违。

当年秦国在占领了楚国的江陵地区后,设立南郡进行管理。半个世纪后,一位新上任的南郡官员说:"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泆之民不止","私好、乡俗之心不变"。由此可见,秦朝的法律和楚人的习俗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并没有很快地被楚人接受。

移风易俗比军事征服更难。文化的统一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秦朝的做法过于生硬,根本就没收到预期效果,反倒激起了东方社会的反抗。而在东方六国旧地中,又属楚文化和秦文化差距最大,所以楚人对秦朝的统治最为反感,反秦自然也就最为激烈。

而反观刘邦,他在推翻秦朝之后,直接就沿用了秦朝的那一套,包括"据秦之地"、"用秦之人"和"承秦之制",这"承秦之制"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了,完全照搬秦朝也是有问题的,很可能就重蹈其覆辙的危险。为避免这一危险的发生,刘邦除了实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等政策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便是在对东方地区的政策方面,和秦朝大不同。

什么政策呢?那边是实行了郡国并存的制度。

刘邦最初的做法跟秦始皇当年一样,每消灭一个诸侯国,就在当地恢复郡县,派官员用汉法去进行管理。开始还行,但很快就遇到了阻碍,尤其是在赵、齐、楚等地被征服后,迟迟安定不下来。于是统帅韩信就提出了一建议,要在赵地和齐地建立王国,起初刘邦是很不情愿的,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统一战争结束后,刘邦便正式建立了郡国并存的制度。这种制度使得诸侯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各方面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因而可以顾及到当地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在应对文化多元的局面时,可以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春秋战国之后,封建制开始逐步往郡县制转化,最终在秦汉时期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这是历史的大趋势。秦朝一统天下后,向全国推广郡县制,符合这个大趋势,这是走得太急了点,步子跨得有些大了,东方各文化发展的步伐跟不上。由于秦朝的失败,东方社会对中央集权的这种体制有着很强的心理反弹,人们普遍认为还是以前的封建制好。

项羽推翻了秦朝之后,迎合了这种看法,封立十八诸侯,自称西楚霸王,在相当程度上是一夜又回到了战国时期。刘邦打败项羽后,自称皇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同时郡国并行,允许东方诸侯国有一定的自主权,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看法。这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后来果不其然,汉文帝即位的时候,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立马就显现了出来。

天下一统是大趋势,可文化的统一和政治的统一却完全不同步,文化拖了政治的后腿,这就是项羽为何只是个霸王,而非皇帝的原因了。

关键词: 西楚霸王 移风易俗 中央集权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