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快消息!元末明初连朱元璋都怕的第一猛将,而且又是最幸运的人,是谁?

时间:2022-12-23 19:41:5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文/炒米视角

元末明初第一猛将非张定边莫属,后人评价"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


(相关资料图)

但是很少受影视剧关注,个中原因在于,他的存在将是对陈友谅过往形象起到了一个颠覆作用。过往我们都认为陈友谅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然而元末明初第一猛将不但是他的把兄弟,且还为他守节,终生不愿入朱元璋阵营。这个逻辑就比较难以解释了。

张定边最辉煌的战绩就是"百万军中,差一点便取了朱元璋的首级。"

至正23年(1363年)8月,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决战到了相持阶段的时候,张定边率领他的旗舰和两艘副舰从陈友谅水军阵型中驶出,径直冲向朱元璋旗舰,一下子把平静的战况打破,直接进入最为紧张激烈的"擒王"环节。

反应过来的朱元璋的部将立刻调集30艘战舰将其三艘战舰团团围住,正可谓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然而张定边一身是胆,不但孤军突破了重围,而且直接冲散了朱元璋的中军,一路击败朱元璋各路将领,先后斩杀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直接奔朱元璋的主舰而来。其精彩程度绝对不亚于《三国演义》中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试想如果朱元璋像曹操那样,下令不准放箭,后果可想而知。

面对无人可以阻挡张定边,朱元璋第一次慌了神,连船都搁浅了,甚至已经做好了跳河的准备了。若非常遇春关键时刻一箭正中张定边,历史怕都要改写。张定边中箭,不得已撤回,然而就算张定边回撤,仍然无人能阻挡其归路。

但是陈友谅的一个轻举妄动的行为,才真正改变了历史。无论如何稳赢的局面,就因为陈友谅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跑到船头去准备接受胜利欢呼的时候,不知道朱元璋阵营的哪个小兵,一箭射穿了陈友谅得脑袋。从此所有局势开始反向改写。

陈友谅败了,但是张定边的"忠勇无双"还在继续上演。

陈友谅被一箭就射死了,而张定边却被结结实实地射成了刺猬,却没死。不但没死,他硬是把陈友谅的尸体和一个儿子陈理抢出来了,并且用一天小船安全地送抵了武昌。

定边身披百矢,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奔武昌,立理为帝。--《湖广总志·张定边传》

但是张定边的忠勇通常也是那些轻易就说放弃的人给印衬出来的。陈友谅的另一个把兄弟元帅张必先被擒拿以后,陈理最终选择了投降。朱元璋虽然心眼不大,但几乎不杀投降之人,方国珍就是很好的例子,后来陈理后来被送到了朝鲜。

但是对于敢于拒不投降的,朱元璋从不手软,但对张定边除外。

陈理投降了,但是张定边却要为陈友谅守节,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洪武元年(1368)秋,张定边遁入泉南灵源山,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历史并没有记载朱元璋对张定边的追究与态度。但是,很显然那个几乎要了自己命,让自己曾经一度陷入恐慌而严重失态的张定边,朱元璋不可能会忘记。

大明立国以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算一开始找不到张定边,但是对于朱元璋严密的特务机构而言,想找到张定边其实并非难事。

更何况张定边又是给穷人治病,又是打虎的,地方都为其立志。但是朱元璋并未真正追究此人。

只能说明,朱元璋也是极为敬佩此人"忠勇无双",当初战场厮杀,奋不顾身,不过各为其主而已。

虽然朱元璋可以不追究,但是作为张定边不得不隐信埋名,远走他乡。最后张定边在自己90多岁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湖北沔阳州湖弦口,入土为安。后嗣皆以"王"姓。

而这一年,已经是明成祖永乐15年了,距离朱元璋死去已经将近20年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关键词: 后有追兵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