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微动态丨一家族,保卫中国两百年,连续八代为国征战,为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时间:2022-12-21 12:51:4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除了开国时的一批名将外,明朝武将整体上的名声不太显著。主要原因还在于明朝对外开拓较少,不像汉唐那样,打出中原王朝的赫赫威名。但是,明朝武勋集团仍然比宋朝要强很多,与明朝共始终的武将世家不在少数,鄞国公薛禄便是这样的世代忠烈。

薛禄原名薛六,家里排行老六。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家是穷人,跟朱重八一样,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据传说,薛禄出生时,两名元军的指挥使恰好在他家屋檐下躲雨,看见喜鹊聚集在屋顶,用翅膀挡住了漏雨处。他们感叹道,这小子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

此事是真是假,咱不必细究,古人喜欢用出生时的异象来诠释天意。不过,薛禄似乎生不逢时,还没长大成人,朱元璋推翻大元,建立明朝,天下太平了。穷人家孩子凭军功上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资料图片)

长到十八岁,薛禄不愿意在地里刨食,跑到北京当了兵。那时候,只有燕王这里还在打仗,时不时地要跟蒙古人开战,薛禄想搏个军功,确实来对了地方。

人算不如天算,还没来得及杀几个蒙古鞑子,燕王却被朝廷逼得走投无路,起兵靖难。薛禄是燕王直属的部队,自然没得选择,只好跟燕王一起造反。

这是小卒子的悲哀,对大部分士兵来说,无论最后谁赢了,跟他们都没太大的关系,反正都是姓朱的坐天下。幸好,薛禄不是大部分中的一个。

薛禄第一次让燕王记住的战斗是在真定。朝廷派来的大军有13万人,燕王兵虽少,但骑兵精锐,擅长突击。战斗开始后,燕王骑兵包抄到朝廷大军背后,一举将其击溃。薛禄一马当先,活捉了敌军第二号人物,左副将驸马李坚。

立下如此大的功劳,薛禄终于脱颖而出,被燕王提升为指挥佥事,成为一名中级军官,踏出了建功立业的第一步。冷兵器时代,中级军官仍然要冲锋陷阵的,战死的可能性很高。更何况,燕王自己就是个身先士卒的首领,他手下的军功当然是靠性命拼出来的。

薛禄每战必争先,从不退缩,两次救下燕王的性命。第一次在东昌,燕王因轻敌而身陷重围,薛禄率仅剩的50名骑兵杀入敌阵,把自己的战马让给燕王,这才使燕王脱险。

第二次在济南更加惊险,守将铁铉诈降,企图骗燕王进城,用城门口的铁闸砸死燕王。又是薛禄眼疾手快,及时识别阴谋,护卫燕王冲出陷阱,又一次让燕王免遭毒手。

薛禄不仅勇猛过人,也是一员福将。一次战斗中,他被敌军生擒,绑在木桩上。没想到,绑得不够结实,竟然被他挣脱开来,打倒看守,抢了一匹马,逃回自家营地。总有些人会受到命运的眷顾,百战而不堕。

燕王靖难成功,登上皇位,手下诸将自然要论功行赏。薛禄两次救驾,被封为都督佥事,正式踏入了将官的门槛。对于一个穷小子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成就了。

燕王成为永乐皇帝后,对蒙古发动五次亲征。薛禄仍然像靖难时那样,冲在最前面,打得蒙古人不敢应战,远循漠北。薛禄积功升至右都督,明朝最高武职是大都督,但平时是不设的。右都督是实际上第二位的武职,仅次于左都督。

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北京,再次大封群臣,将薛禄封为阳武侯,世代罔替,并赐铁券,也就是俗称的免死金牌。在永乐朝的武将勋臣中,薛禄是少数由于对外功勋而封侯的将领。靖难之役毕竟是朱家内斗,因此而受封的爵位,被后人较为看轻。

功成名就的薛禄,于1430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明宣宗追封他为鄞国公。不过,薛家为国尽忠的历程并没有结束,世袭阳武侯的后人,一代又一代的为大明征战沙场。

第二代阳武侯薛诜,在麓川之役中战死。第三代的薛琮,参加北京保卫战,挽救土木堡之后的危局。第八代,即最后一代的薛濂,在公元1645年,李自成进攻北京城时战死,真正做到了与明朝共存亡。

古代穷人从军打仗,主要动机无非立功、求富贵,如果能给后代置下一份家产,那是最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薛禄是幸运的,他将个人追求与为国尽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薛家后人牢记他的教导,两百多年来,冲杀在第一线,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关键词: 功成名就 身陷重围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