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播报:隆裕皇后:人间难得有温情,一生都活在阴影当中的女人

时间:2022-12-20 16:04:5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太后一般是属于一个权高位重的一个代名词,因为这个身份代表着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母亲。皇权的至高无上再结合我国自古以来所强调的孝道文化,使得太后的权势更上一分,为全国臣民所敬畏。一般来说,鉴于昔日吕后专权所引发的混乱,故受到些许制约,使得太后无干涉内政之权成为一种惯例,所以总体来说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当中,太后独当一面还是比较少见的。当然,事非有常,在长达几千年的岁月之中,总归会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时期,所以这个时候母强儿弱,太后擅权,至近代,尤以慈禧为甚。

慈禧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自不必多说,也是为国人所共知的一位女性,甚至将其的权势比作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可见慈禧之权尊势重。因为慈禧对中国历史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也有人误将其认为是中国封建皇权社会时期的最后一位太后,但是,归根究底,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太后实则另有其人,只不过和慈禧比起来,这最后一位太后的命运着实无奈坎坷,犹如荧光之于皓月,暗淡至极。

提起隆裕,大多数人会想到她在清末民初时所做出的决定,颁布清帝退位诏书,以和平的方式将政权拱手相让于开明之士,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使得国家百姓免于长年的战乱荼毒之苦,同时也收获一片的赞扬声。其中以孙中山之评语为著:"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而民国功勋们皆感念于隆裕此举,纷纷敬戴于她,以"女中尧舜"冠之。


【资料图】

毋庸置疑,身为清朝太后,皇帝尚幼,她本就有着垂帘听政之责。奈何她空有尊贵之躯,却无理政之才,于是乎在清朝最后的几年时光里,治国理政之事大多落于监国摄政王载沣之手,可惜载沣也并无过多才干,最终使得清朝这艘破船终究驶入深渊,回天无力。隆裕虽无治国之才,却不乏通明事理,她已经意识到了清朝日薄西山,在袁世凯的建议之下,终于同意主动让政,换取皇室的些许条件,以退为进,不乏为开明之举。

从历史的大趋势来看,隆裕自是收获到民国政府甚至于是后世国民的赞誉,可是,站在满清皇族的立场,隆裕终究是断送祖宗之基业的直接人物,所以隆裕终是抑郁成疾,晚景凄凉,最终惶惶而终。

我们曾总是以雨过自会天晴来进行自我安慰,可是对于一些人来讲,人生从来就是一片阴影,从来未曾有过些许云彩。而隆裕,便是其中的一个。

对于隆裕来说,皇后与太后的头衔实可谓是一种负担,昔日的表弟成为自己的丈夫,这种父母之命式的婚姻,断送了两个年轻人的幸福,尤其以隆裕为甚。光绪身为九五至尊,在封建的男权社会当中,自是可有后宫佳丽,虽无可顺心如意但总是能够选出自己所钟意的妃子(珍妃)作为嘻玩打闹之伴侣。而隆裕虽贵为一国之母,凤冠霞帔,虽只能无奈于忠君之事,将自己的一生捆绑于光绪之个人。

正如前面所提,隆裕嫁给光绪皆非己愿,而是出自于姑姑慈禧的安排之下,所以,隆裕之婚姻,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是"强扭的瓜"。不仅如此,在隆裕还未嫁给光绪之前,便出现了一件离奇的事件,以至于很难不联想到光绪与隆裕之间的婚姻之前景。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6日),离隆裕嫁给光绪的日子近乎四十多天,而这时候紫禁城突逢大火,烧毁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门,而这太和门是隆裕大婚之日所必须要经过的一处场所。在大火之后,慈禧下令,婚礼如期举行,并且命人在火场原处搭建一处足以以假乱真的彩棚,而婚姻礼俗,一切照常。可是,假的终究还是假的,虽然婚礼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大火所耽搁,但是隆裕的婚后状态却似乎被被这所主门所影响,因为她自始自终都无法越过光绪的心门。

进宫后的隆裕并没有得到皇后所应有的特殊待遇,因为她发现,光绪自始自终都似乎是在提防着她。诚如,慈禧将自己的侄女隆裕强行立为光绪的皇后,固然有着维护自己权力的私欲,所以隆裕所处的尴尬位置,使得光绪皇帝大为反感,长期的排斥于她。于是乎,光绪同隆裕之间,也就是空有夫妻之名罢了,维护着两人最后的脸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光绪对隆裕充满着偏见,但是对珍妃却大为的偏爱。其实,从光绪的角度来讲,隆裕长相平庸、性格木讷,还不免有探子之嫌。而珍妃才智有加,知书达礼,善解人意,两相比较,光绪自然而然的就选择了和珍妃待在一起,而逐渐的冷落于正妻隆裕。想得隆裕空守这偌大的宫殿却无人陪伴,自得清冷,颇为无奈。

当然,隆裕虽然无法得到光绪的心,但是却还有皇后之名,但是皇后虽然为后宫之主,责任同样艰巨。作为后宫的掌管者,她必须要打理着后宫中的大小事务,着实颇为艰难,尤其还得不到理解。据《宫女谈往录》中所记载,"中宫隆裕这个人在宫里最不得人心的,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牌气邪兴得很。最重要是御下少恩,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人。底下的人就怕她在屋子里头刮旋风(即乱发脾气之意)。"可见隆裕在宫中并不受下人所待见。

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对隆裕有着最为直观的描述:

"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幅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无傲慢之举。我们觐见时向她问候致意,她总是以礼相待,却从不多说一句话。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每到夏天,我们有时候会看见皇后在侍女的陪伴下在宫中漫无目的地散步。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她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任何事情。"

若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待,隆裕的自卑感是极为强烈的,以至于影响到了她正常的生活。确实,从体象上看,隆裕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这种体象上的自卑使得她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当中无法放开,过分的拘谨,甚至由此产生骨牌效应,逐渐消沉。

虽然隆裕是慈禧的侄女,但是很显然,因为隆裕自身的不争气,未得到光绪皇帝的宠幸,所以在慈禧看来也并无太大的作用,再加上隆裕素来老实,并没有趋炎附势之天分,所以并未受到太过的重视,所以隆裕平时依照宫廷礼仪早晚请安,其余时间大多是闭宫自守,心怀惴惴不安,较平民而有过之。所以隆裕在宫中之生活并不如意,一是没得到光绪的爱情,而是没受到慈禧的宠爱,三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

戊戌政变失败,光绪必须要承担失败的后果,于是乎,他被光绪幽禁于瀛台之中,甚至险丢帝位。当然,作为光绪的爱妃,慈禧对珍妃也是不能够容忍的,于是珍妃也被打入冷宫。也许是隆裕自身性格所致,在对待光绪这件事情上,她仍然选择包容,尽管光绪曾经有负她,但是在光绪一无所有之际,惟有隆裕愿意陪在陪伴着他。

在八国联军即将兵临城下,进犯北京之际,慈禧选择带着光绪、隆裕等人西逃,不过在这个时候,慈禧临时起念,命人将珍妃推入水井,珍妃就此香消玉损。在西逃路上,光绪认为珍妃的死和隆裕大有关联,于是不管隆裕如何照顾自己,始终对她不冷不热,甚至连话都没有一句。而对于这一切,隆裕也只能忍受于心,虽然也有所怨恨,但无可奈何。

当然,隆裕也会向人倾诉心中的苦恼。曾经她就对自己的弟弟哭诉说:"我真的很难受、在这个皇宫里,别人都以为我很风光,可到底有多难,只有我自己知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经常睡不着。家里人都不明白,明明当了皇后,是到宫里享福来了,可我为什么老的这麽快?其实在宫里的这些日子,对我来说没有一天不是煎熬。这也是我老得快的主要原因……在别人家里,有一个心眼厉害的就足够人吃一壶的了,可在这个家里,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虽然贵为皇后,但总是得处处小心谨慎,老太后比皇上对我还要严厉,稍微疏忽一点,我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足可见,隆裕在宫内的生活甚是凄凉。

久而久之,隆裕也习惯了不受人所待见,也许这就是每个人不同的命运吧,时间也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过着,无所谓喜悦,无所谓怨恨。

在光绪生命的最后一刻,隆裕得闻光绪状况,不假思索的便来到光绪处,连光绪自己也没想到,最终竟然是这个倍受自己冷落的女人陪自己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光绪的去世,令隆裕大为震撼,希望所受的委屈顷刻间飘散无影,因为虽然两人感情淡薄,但光绪终归还是自己的夫君,是自己名义上要厮守一生的那个人。

斯人已去,接下来就是光绪的善后问题,因为光绪皇帝走的突然,所以在一些事情上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据《老太监回忆录》中所记载,在隆裕为光绪穿好寿衣之后,便命人拿来珍珠准备要放在光绪口中,可是当时的珍珠都太小,所以隆裕临时起意要将光绪皇帝王冠上的珍珠取下放于光绪口中。可是没有旨意,谁也不敢将王冠上的珍珠取下,所以隆裕只能亲自动手将珍珠放入光绪口中。

胆怯者当不了命运的捕手,长期以怯懦示人的隆裕在此刻显得尤为勇敢,而这也成为了隆裕对丈夫最好的分别礼物。光绪驾崩之后,隆裕哭的死去活来,也许并不仅仅是因为对光绪离去的不舍,还包括对自己无奈一生的宣泄。世界是公平的,可是隆裕在感念自己命运的时候,却并没有看到公平的影子。

在光绪驾崩的第五个年头,也就是隆裕颁布清帝退位的第二年,隆裕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对她来说,生活也许是一种负担,惟有离开方能得到解脱。不过,值得庆慰的是,因为光绪陵寝尚在修建,所以隆裕得以同时葬于崇陵,对于隆裕来说,也是一种最大的慰藉了。

关键词: 自始自终 女中尧舜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