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曾国荃攻破天京后奏报朝廷请功 朝廷却对他严词警告!

时间:2022-12-17 15:43:2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火药炸毁了天京城墙,潮水般地涌入城中。太平天国坚守了11年之久的天京,终于被曾国荃攻破了。

为了这一天,曾国荃等候了两年之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862年,曾国荃率领湘军兵临城下,将天京围困得水泄不通。从那一刻开始,曾国荃就对这座城池志在必得。

太平军采取"围魏救赵"之际,由忠王李秀成率军东进,在清廷财税重地江浙一带攻城陷地,吸引曾国荃分兵。曾国荃像没有看到似的。

清廷急令曾国藩、曾国荃分军救援,曾国荃全心全意扑在天京之战上,坚决不动一兵一卒。曾国藩只好先后派遣左宗棠、李鸿章组军前往浙江、江苏。这也因此成就了左宗棠、李鸿章的一世英名。

为了攻破天京,曾国荃想尽了办法,殚精竭虑,以至于不到40岁的人,竟然白了一半头发。曾国藩听说后,嗟叹不已。

天京久攻不下,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有人写《老妇行》诗歌,将曾国荃比喻成年老力衰的老妇;有人奏报朝廷,指责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养寇自重。曾国藩向来老成持重,倒也没有什么;曾国荃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听了这些话也只能忍着。

如今,终于苦尽甘来。曾国荃心里的狂喜,溢于言表。他返回老营,顾不上休息,挥笔给朝廷写了一封奏折,报告了攻破天京的消息。

曾国荃是这样写的:"十五日,李臣典地道告成。十六日午刻发火,冲开二十余丈。……臣国荃至太平门倒口进,登龙山督阵,见攻克省城大势已定,遂赶回老营,将大略情形一面具报,一面饬官军环城内外扎定,兼扼各路要隘。计自十六日午时起至日暮,歼毙悍贼数万,攻毁伪府数十处。惟首逆洪酋等所居,筑有伪城甚大,死党不下万人,经官军四面环攻,尚未破入,大约一二日内即能剿洗净尽。"

为了给湘军将士请功,曾国荃还写道:"其详细战状、各逆酋下落及应奖应恤人员,查明咨请督臣曾国藩具奏。"

10天后,朝廷的谕旨回来了。曾国荃原本以为,朝廷听到攻破天京的消息后,会好好地慰勉、激励一番,然而他失望了。谕旨不但没有慰勉、激励的词语,还严厉批评了曾国荃:"该逆死党尚有万余,曾国荃于攻克外城时,即应一鼓作气,将伪城尽力攻拔,生擒首逆。乃因大势粗定,遽回老营,恐将士等贪取财物,因而懈弛万一。该逆委弃辎重,饵我军士而潜出别道,乘我不备,冀图一逞,或伺间奔窜,冲出重围,切不可不虑。"

谕旨要曾国藩命令曾国荃督率湘军将士,"迅将伪城克日攻拔,歼擒首逆,以竟一篑之功,同膺懋赏。"接下来,又严词警告曾国荃:"倘曾国荃骤胜而骄,令垂成之功或有中变,致稽时日,必惟曾国荃是问。"

这还不算完。过了一段日子,朝廷又给曾国藩下了一道谕旨,在追问天京财富的同时,又说:"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年最久,战功最多,自能慎终如始,永保勋名。惟所部诸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

这里又在警告曾国荃,不得骤胜而骄,才能继续承受皇恩浩荡。否则……言外之意,曾国藩懂,曾国荃也懂。

曾国荃攻破天京后,清廷为何要对曾国藩、曾国荃进行旁敲侧击?

原因很简单。清朝自入关以来,就对汉人掌握兵权极为忌惮。曾国藩、曾国荃组建湘军,达到了10多万。当太平天国被攻灭后,这10多万湘军就成了清廷最大的心腹之患,如果不及时裁撤的话,迟早会威胁到清廷的统治。因此,清廷一定会对曾国藩、曾国荃兄弟防备有加,打击他们的情绪,让他们自动裁撤湘军。

对此,曾国藩心知肚明。他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吐露心声:"去年三、四月间,吾兄弟正当万分艰窘,户部尤将江西厘金拨去,金陵围师几将决裂。"攻破天京后,"部中新例甚多,言路于任事有功之臣,责备尤苛,措辞严厉,令人寒心。"

为了消除清廷的戒备之心,曾国荃在攻破天京后,在曾国藩的建议下称病开缺回籍;曾国藩则将包括曾国荃"吉字营"在内的绝大多数湘军裁撤。

一场风波,这才得以逐渐消失。

【参考资料:《清史稿》《曾国藩家书》等】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曾国藩家书 心知肚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