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抗倭名将戚继光,不过是明朝一个“裱糊匠”,心有余而力不足

时间:2022-12-16 13:51:0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为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得以名垂青史,这其中一位,就是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

但是这位名将虽然堪比战神,可他这一生做的都是"裱糊匠"的工作,为大明这座看似表面繁华实则内里腐朽的大厦,一遍又一遍的刷着漆。

倭寇之乱从元末民初就一直存在,当初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曾经派使者出使过日本,想要修复关系,以此来消除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但很可惜,咱们的洪武皇帝说话不好使。


(相关资料图)

到了嘉靖皇帝时期,倭寇之乱变得更加严重,朱厚熜一看不能再装看不着了,于是在嘉靖34年,戚继光从山东被派往了浙江,开始了抗倭的行动。

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生活在嘉靖和万历两位皇帝当政期间,至于他的抗倭战绩,诸位应该都很清楚了,倭寇听到他的名字就像是金人听见岳飞的名字一样,直接望风而逃!

可当他刚刚到达浙江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现象,他也明白了为何形同侏儒的倭寇会如此猖獗,因为驻守沿海的军队根本不堪一击,他对此是愁的不行。

也许有人要问了,就算这军队再怎么不济,收拢起来连连打那些小矮子还是能行吧?

说实话,还真的不行,举一个例子吧。

《明史·日本传》载:"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

在明朝嘉靖34年,有一股只有53人的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陆,一路平趟,烧杀抢掠,竟然把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全部洗劫了,打到了南京城下!

《明史》载:"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诸军相顾愕贻,逐俱溃。"

杀到南京城下之后,守城的大明士兵拉弓射箭,居然被倭寇徒手接住了,这种猖獗而又惊人的行为,直接吓得守城士兵逃了!

这53个倭寇在大明土地上驰骋了共有上千里路,杀了足有四五千人,最后好歹是让明朝大军给灭了。

这还真是天大的笑话,世间竟然有如此奇闻。

在16世纪中叶,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能够威胁幅员辽阔,兵多将广的大明是很让人惊讶的,这个时期日本内战频繁,经济落后,而大明则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要说侵略,那也应该是大明侵略日本,这种荒诞的现象,其实并不难以理解。

明朝的兵力之所以会衰弱到这般田地,有2个原因与诸位分享。

军户制度,就是:一人当兵,全家为伍,父死子替,世代为军。

简单来说,就是你入了军籍,那么你全家都是军籍,世世代代都是当兵的,而且这军户制度待遇还是不错的,国家会分配给军户家庭田地,由军属耕种。

再者说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无数热血男儿的梦想,在沙场上奋勇杀敌,捞得个泼天战功,那是绝对的光宗耀祖。

但是,这些当兵的都倦了,因为你打生打死的还不如穿着绸缎的小白脸文人,甩着扇子放个屁,这就牵扯到了第二个原因。

2、因为他若是拼尽全力打造一支钢枪火炮样样俱全的海军,势必会触碰文官集团的利益,他们不允许戚继光做大。

再者说,戚继光的戚家军虽然屡战屡胜,可在文官眼中,那是属于戚继光的私人武装,不但不会嘉奖,甚至还会处处提防。

如果文官集团加以挑拨,皇帝一猜疑,谋反的罪名就会接踵而至,别忘了,天底下最能杀人,可不是刀枪棍棒,而是一张嘴!这个罪名,戚继光担不起!

3、戚继光与张居正的关系太过于密切,朝廷上下都知道戚继光是张居正的"亲信",况且万历皇帝早就看张居正不爽了,张居正一死,戚继光便失去了靠山,这是他人生中由盛转衰的地方,就更不要谈什么改变这个国家了。

所以说,戚继光将军这一生是悲哀的,哪怕他的戚家军杀的倭寇再多,也挽救不了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真乃是:封侯非我意,大明却已矣!

--编辑谪仙

这里可以引用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的一个想法,因为他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来的帝位,正是因为得位不正,所以他才重文轻武。

按照他的想法,文人犯罪大不了贪污受贿,武人犯罪那就可能上升到谋朝篡位了。

明朝时期也是这样重文轻武的现状,有些当兵的立下赫赫战功,还不如几个文官喝着小酒,吟弄几篇诗文功劳大的多。

你说说,这搁谁身上谁不生气,这简直比拉了三泡稀屎还要难受。

在这些文官们看来,武将征战沙场,就是匹夫之勇,毫无用处,在他们眼中,若是在一件事情上动用武力,那就已经是失败了。

如果在战争中,武将当机立断,追杀敌人,文官会以为这是贪功冒进,如果裹足不前,养精蓄锐,文官会以为这是贻误战机。

如此一来,文官的社会地位发展到了极致,武官社会地位降到了最低,甚至出现,士兵退伍之后变成了"废人",根本无用武之地,这样的畸形的发展状况,是兵力的衰弱的重要原因。

咱们话再说回来,说是戚继光正愁该如何招兵呢,嘉靖37年那天,他满面愁绪的登上义务山头,正准备喊两嗓子,发泄发泄自己的不满,可是他却被山下的场景给吸引住了。

在山下,有两伙村民(矿工)在打架,双方拿着农具甚至是菜刀没命的往对方身上招呼,戚继光下巴都要惊掉了,当初那53个倭寇要碰上这几个村民,那恐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方舆考·山川》载:"八宝山,在县南五十里,旧不载,近因妄传有矿,嘉靖三十七年间,永康处州矿徒数千人讧聚开坑,知县赵大河督率近山居民陈大成等平之。义乌之民,因以勇武称,而兵事之多亦自此始。"

在一刻,历史发生了巨变,戚继光上书请求收拢村民,编成军队。

他在《练义乌兵议》写道:"无兵而议战,亦犹无臂指而格干将。闻义乌露金穴括徒,递陈兵于疆邑,人奋荆棘御之,暴骨盈野,其气敌忾,其习慓而自轻,其俗力本无他,宜可鼓舞。及今简练训习,即一旅可当三军,何患无兵?"

终于,在嘉靖38年,组成戚家军,正式开始了抗倭行动。

军队组建起来之后,戚继光制定了严格的军纪,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可这一些只不过是徒劳罢了,在后面还会细细剖析。

当时,戚继光制定的招兵标准,就是只招农民,也许是他被农民的悍勇折服了,亦或是已经对这个王朝其他阶级不报希望了,不过这条路他倒是走对了。

在他的严格训练之下,军队形成了规模,还练成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绝技:鸳鸯阵!

这种鸳鸯阵,一共有12个人,其中11个作战队员,分别是队长一名,短兵两名,狼筅兵两名,长枪兵四名,牌兵两名,再加上1个伙夫。

排阵之时,牌兵(举着盾牌的兵)后面站着狼筅兵,他们的武器比较沉重,以防御为主,再往后就是长枪兵,他们的兵刃要比一般的长,存在的意义就是攻击,保证好牌兵和狼筅兵的安全,再往后就是短兵,他们的存在是保证长枪兵的安全。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在台州宁海,鸳鸯阵首次亮相的第一战,倭寇便死伤200多人,己方仅有1人轻伤,无重大伤亡。

后来的战役之中,鸳鸯阵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斩杀倭寇无数,而己方伤亡可以忽略不计,戚家军名头响彻东南沿海!

关键词: 重文轻武 忽略不计 不报希望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