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环球速看料】明朝将领卢象升死后, 为何天下为之震动?

时间:2022-12-16 09:50:2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卢象升,明末著名将领,江苏宜兴人。他与另一位猛人孙传庭都具有剿灭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才能却最终战死沙场,真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所不同的是,孙传庭是死于被自己曾经打的魂飞魄散的义军之手,而卢象升却是死于清军之手。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率大军绕道喜峰口,避开了袁崇焕重兵防守的关宁防线,兵锋直逼京师,在京师被围,各路援军畏缩不前的危难之时,时任大名府知府的卢象升在当地招募了一万多名团练,不辞劳苦赶到京师驻防,这对于坐困愁城的崇祯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从此,卢象升这个名字被他记在了心里。

崇祯六年,这一年,卢象升奉命开始剿匪。正式从军仅仅三年的卢象升证明了,军事天才不需要太多经验就能够纵横天下。山西的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临城的西山。卢象升屡次打退了他们的进攻,紧接着开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接连打败贼兵。一路追击之下,贼兵仓皇逃回山西。

战役中,卢象升在石城南部设下埋伏,大败贼兵,又在青龙冈、武安先后获胜,接连斩杀贼首十一名,歼灭了他们的党羽,收降、遣返男女群众两万人。京郊三府的百姓因此几年间得以安居乐业。卢象升居功至伟。卢象升的作战态度是,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贼兵格斗时,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不要命就是他的作风和态度。

不要命的例子有:一次卢象升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掠过了他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卢象升的仆夫死于马下,谁知,他丝毫不惧,而是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贼兵吓得四散奔逃,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象升因此获得了军事本领大的声名。从此"卢阎王"的名号不胫而走。

其实回看明朝末年,明朝军队并不是缺兵少将,只不过将领大都贪婪怕死、拥兵自保,能打仗的悍将又都骄横跋扈、不听朝廷号令,而卢象升就是一个能够压服各方的人。明末一般文人领兵都是不参与士兵训练和战时前线指挥的,一边让军士效死力打仗,一边又看不起士兵,当谁傻么?而卢象升是明末统帅中的异类,卢象升亲自带着士兵训练,战斗时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在部队缺粮的时候真正能不吃不喝和下级同甘共苦,士兵愿意替卢象升效死力完全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

崇祯十年八月,满清大军再次进攻京畿地区,卢象升手握尚方宝剑受命统率全国各地的部队作战。但是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处处阻挠卢象升的安排,使得卢象升根本调动不了其他兵马,手中仅有不到两万人,空有满腔计策却处处失利。

战斗到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卢象升孤军被包围在巨鹿的贾庄,力战而死,而当时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就在距离不到五十里的地方看着卢象升死。卢象升死后,杨嗣昌还故意刁难,想将战败的罪名扣在卢象升头上,卢象升的尸骸过了八十天才得以收殓,死后多年家人得不到任何抚恤。

卢象升的死和死后遭到的冷遇,让各方将领认清了形势,崇祯皇帝的圣旨根本不作数,连他的亲信杨嗣昌、高起潜都能无视圣旨坑死卢象升;其次像卢象升一样为国尽忠只能死于非命,从此各路兵马一战即溃、投降无数。可以说卢象升的死吹响了明朝灭亡的号角。

关键词: 兵部尚书 故意刁难 关宁铁骑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