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史上最迟到的皇帝,却成就了大唐最后的辉煌,被后人称为小太宗

时间:2022-12-13 11:56:0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网友们好,非常感谢朋友们打开小编的文章,我将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开诚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识和看法,如果说接下来的内容哪怕能对您产生一些小小的快乐,笔者将不胜荣幸!

明朝的明成祖朱棣。本来朱元璋是立长子朱标为太子的,但老朱比较长寿,竟当了30年皇帝才罢手。而朱标当了25年太子,没来得及接班就提前去世了,朱元璋只好另立太子。他本来可以再选一个儿子接班,反正儿子多得是,26个呢,可是他脑子犯病,不立儿子,而立孙子朱允炆为太子。朱允炆就是后来的建文帝。结果建文帝性格柔弱,撑不起来大明江山,他的叔叔,也就是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干脆把侄子给废了,成了迟到的皇帝,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他是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还有个更迟到的皇帝就是汉文帝。他本是刘邦的儿子,但因其没有地位,从未受老刘的重视。刘邦去世后,接班的是吕后的儿子刘盈,即汉惠帝。可是刘盈命短,干了8年皇帝就死了;接着是刘盈的长子刘恭接班,可是刘恭命更短,干了5年又死了;再接着是刘恭的弟弟,也就是刘盈的四子刘弘接班,可是刘弘又是个短命鬼,干了5年也死了。这时皇位空了。因上几任皇帝都是短命鬼,连儿子还没来得及生,于是刘邦的另外一个不受重视的儿子刘恒才接班,成为一个迟到的皇帝,就是很有作为的汉文帝。但历史上还有一个皇帝,比汉文帝还迟到,他堪称是史上最迟到的皇帝,但却成就了大唐最后的辉煌,被后人称为小太宗,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说的这位唐朝的皇帝。


(相关资料图)

这位皇帝就是唐宣宗李忱,他是唐朝的17位皇帝,他本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个儿子,但由于特殊原因,他比上面说的两位皇帝更迟到,但也很有作为,他成就了大唐最后的辉煌,被后人誉为"小太宗"。先说说他的迟到的经历。

唐宣宗李忱的母亲叫郑氏(历史上她只有姓氏,连个名都没有,可见她的地位地下),她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錡的小妾,李錡叛乱被杀后,郑氏就被朝廷带到掖庭。掖庭虽然在皇宫里,但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就是宫女们的住所,说白了就是后宫的服务区,来掖庭落脚的人都是干活的。郑氏被安排的工作就是当丫鬟。不过小郑长得漂亮,就安排到了比较有权势的郭贵妃(郭贵妃就是后来的唐穆宗的生母)处,当了一个高级丫鬟。跟其他有运气的宫女的命运相似,一个偶然的机会,唐宪宗来掖庭玩,被小郑的美貌吸引,就顺便临幸了她一次,就一次,李忱便诞生了。

不过唐宪宗这人平常比较忙,他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不咋管后宫那些闲事,尽管郑氏给他生了个儿子,他也没那闲工夫照顾她母子俩。这样郑氏就带着儿子很卑微地活在宫里。之所以卑微,是因为她的主人郭贵妃很霸道,后来还成了皇后,哪容小郑丫鬟跟她争宠?郑氏在老郭下面混,能好好活下来就不错了。所以郑氏母子也就小心谨慎地过日子了,小李忱自小就养成了非常低调的性格(有点眼熟?),事实上历史上有不少皇帝都是从很低调的日子最终走上皇位的,比如汉文帝刘恒等。只是李忱更为典型。

后来唐宪宗驾崩后,由其第三子李恒继位,是谓唐穆宗,可李恒比较短命,干了4年皇帝就去世了;由其长子李湛继位,是谓唐敬宗,可是李湛命更短,活了17岁,就干了2年,也去世了;接着是他的弟弟,也就是唐穆宗的次子李昂接班,是谓文宗,李昂虽然不太短寿,可干了十几年也去世了;接着是他弟弟,也就是唐穆宗的五子李炎接班,是谓武宗,可武宗也不武,也是短命,干了6年又死了。

从穆宗到武宗,一共二十多年,换了4个皇帝,这节奏也太快了点,直接导致了皇室后代轮空,就是接不上茬了。就像刘邦的低调的儿子刘恒一样,这时低调的李忱被揪了出来。之所以用"揪"这个词,是因为有强迫的意思,你不想当也得当。有这美事,强迫我当皇帝,呵呵。当时操纵这事的是宦官马元贽。他以为李忱这人没有后台,整天沉默寡言,跟哑巴似的,老实巴交,比较好操纵,也就扶李忱上位了。其实在武宗李炎去世之前,还有个小插曲。就是李炎病危,这时他没有继承人,正发愁时,马元贽就乘机鼓动李炎让他叔李忱接班,李炎无奈只有应允,于是就立李忱为太叔。本来继承人习惯叫太子,而李忱是他叔,所以就叫太叔,这也是唐朝一绝。

就这样,李忱在他的哥哥李恒之后,又一连等死了李湛、李昂、李炎三个侄子,这才接上了他老爹李纯的班,可谓史上第一迟到皇帝。这时李忱已经37岁了,不过37岁也正当年啊,既然让咱干,那就干吧。还别说,这位李忱平常看着怪低调,整天迷迷糊糊的,可一旦上任,跟换了个人似的,立马精神抖起来了。也许跟他的年龄有关吧,毕竟也是三十大几的人了,跟那帮儿童皇帝不一个档次,他一当上皇帝,便雷厉风行,唰唰唰连甩几招,弄出了个小盛世"大中之治"。本来,说实话,唐朝经过200多年,混到这个时候,已经快到末世了,李忱这几把火一烧,又让大唐辉煌了一把,他也被后人尊称为为"小太宗"。

唐宪宗李忱一上台,就显出了一种帝王的威仪,处事非常果断。他尽管平常不吭声,实际上早就看出,唐朝从他哥李恒开始,一直到三个侄子当老板以来,是越搞越糟,所以他一登基,立马把前面四皇的所有施政方针全盘否定,开始卷土重来!把左右丞相李德裕、李让夷直接撤销,这样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李忱大加起用重视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提拔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当丞相。一举消灭了为患唐朝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

李忱做了20多年大唐政权的旁观者,早已练就了过人的智慧和权谋,他认为想治理好天下,必须尊重人才,所以他就十分尊重儒生,他大力改革科举制度,经常微服私访,听取老百姓对科举制度的建议。他发现老百姓对科举考试中的营私舞弊现象深恶痛绝,就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惩处。李忱在选拔人才上很有一套,进行了大量的改革。

在之前历代的吏部选官都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家世资历为根本参照。李忱打破了这个规矩,他实行了新的标准,就是要重视官员的实际能力。他选上来的官员,要经过观察使和刺史等先试用,然后根据试用期的表现,再正式任免使用。他规定中央各部官员必须有基层任职的经验,让他们先了解民间疾苦,先吃两天苦头再说,这样他们才会正经干事,为民解忧。

唐宪宗做到了以身作则,绝不徇私情。他母亲郑太后的弟弟,也就是国舅郑光,他原任河中镇节度使,但老郑才能平庸,李忱就把他降职为右羽林统军,太后多次为国舅说情,李忱也不为所动。唐宪宗重视人才是很被后人称道的。他在任白敏中为相之前本来是要提拔白居易的。但下诏时,却被告知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于是,李忱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白居易不仅有文才,而且有从政之才。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出众;从政时也颇有业绩,光彩照人。皇帝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也属凤毛麟角。

唐宣宗还提倡节俭,他除了在上朝和重大场合外,平常都穿旧衣服,吃饭也很简单。他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长女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郑颢,出嫁时,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李忱开始,硬是改为铜饰。李忱还亲自告诫她,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得以皇家贵胄轻视夫家。有一回,驸马的弟弟郑觊得了重病,李忱派中使去探望。探望回来后,李忱询问公主在否,中使说公主在大慈恩寺看戏。李忱大怒,说:"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道真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公主一看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从此不再敢犯。

更令人吃惊的是,李忱的二女儿永福公主,已经选定于琮为驸马,马上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兴。这天李忱同公主同席吃饭时,因为一点儿小事,公主耍了点小脾气,咔嚓一声把筷子折断了。李忱见状,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怎么能嫁到士大夫家做媳妇?咹?"当即传旨,取消永福公主的婚约,公主眼睁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夺去了。

唐宣宗李忱宽厚仁爱,但执法非常严厉。曾有一个乐工名字叫罗程,弹得一手好琵琶,也极得李忱宠爱。罗程仗着自己受宠,竟然因小事杀人,被关进大牢。乐工们为他求情,说他有绝艺,可为皇上游宴助兴,要求赦免他。可李忱却说:"你们怜惜的是他的才艺,而我怜惜的是祖宗的法度啊。杀无赦!"于是下令将罗程给斩了。

李忱在国防上也使用强硬手段,有力地打击了外敌的侵扰。大中元年(847年)五月,唐宣宗派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出兵,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等蛮族,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耳朵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捷京师。这是继会昌时期大破回鹘汗国以后又一次对北方游牧民族取得的军事胜利,至此以后,北方再无大的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渐趋衰落,边防力量虚弱,于是吐蕃乘隙攻略河西诸州。从乾元元年(758年)至大历十一年(776年),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陷落。大中(847年-859年)初年,唐宣宗派兵收复了陷于吐蕃的三州(原州、乐州、秦州)和七关(石门、驿藏、木峡、特胜、六盘、石峡和萧关)。极大地鼓舞了河西各族人民反抗吐蕃统治的斗争。

大中二年(848年),沙州军民在张议潮领导下发动起义,驱逐了吐蕃守将,光复了沙州,即派遣使者,赴京师告捷。接着张议潮又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等十州。大中五年(851年),张义潮归附唐朝,至此,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另外唐宣宗还派兵平定了南疆,抚平了党项人等。

纵观李忱一生,他虽是个迟到的皇帝,但却没有辜负皇帝这一职位,他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

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如果您喜欢本文章,不妨订阅一下我的帐号,将有更多精彩文章与您分享!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永福公主 后人称为 科举制度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